4月13日
前往雷州支援的吳川醫護人員們順利歸來
目前
60位“白衣天使”正在隔離酒店休整
出征前線、到一線支援
這是一次非常寶貴和難忘的經歷
支援隊中有各種身份角色和不同經歷
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故事
援助雷州的支援隊回來后合影。陳瑋琪 攝
老將帶新兵“本次我們的隊伍采用‘老將帶新兵’的模式,‘老將’帶隊組成協作小組,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能讓更多的‘新兵’快速成長起來。”支援隊領隊康海英表示,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她時刻以高標準、高要求去工作,作為領隊,她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不虛此行。
支援隊隊員們正在從車上將行李搬下來。陳瑋琪 攝
本次到雷州支援的醫療隊伍主要由吳川市人民醫院、吳川市婦幼保健院吳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吳川市吳陽衛生院吳川市長岐衛生院、吳川市黃坡衛生院吳川市塘?衛生院和吳川市第四人民醫院派出的醫護人員組成支援隊在雷州結束支援后合影。
康海英提到,“剛到雷州,我們還來不及放行李就抓緊換上防護服,馬上投入工作。雖然隊員們來自不同醫院,但是大家都很配合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談到支援隊的人員安排和統籌工作,康海英非常感謝隊員們的配合,也為隊員們的精神點贊。
支援隊在龍門鎮完成定點核酸采樣工作后
隊員們會騎著電動車到管控區去
為行動不便的村民進行上門核酸采樣
做到不漏一人
隊員們騎著電動車到管控區去進行入戶采樣。
情侶攜手抗疫本次支援隊的隊員們普遍年輕化
在其中,也有情侶組合的醫護人員
“真的非常巧合,我們都沒有約好,我也是后來才知道他也報名了。”隊伍中的一對情侶笑著分享了報名經過和在雷州的工作經歷,“我們負責信息錄入,工作時很少交流,但我們工作的地點離得不遠,抬頭就能見到對方,這次支援對我們兩個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共同回憶。”
隊員們上門給行動不便的村民進行核酸采樣。
才從吳川隔離點出來又奔赴雷州支援隊采用“老將帶新兵”的模式
于是隊伍里出現了許多
第一次到前線去的醫護人員
護士何韻嬋便是其中一位
“來雷州前,我們都經過專業的培訓和授課,包括采樣的注意事項、醫療廢物的正確打包方法等等。”何韻嬋分享支援經歷時,談到自己出發前心里也很忐忑,但是想到曾經吳川疫情時各方都來支援,這次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她的內心逐漸變得堅定。
除了“新兵”
許多“老將”的身影也出現在
雷州的抗疫現場
“冬妮是第3次跟我到前線去了,每次都非常積極,這次剛從吉兆灣隔離點出來,休整了3天,聽到要去支援雷州就馬上和我報名了,生怕我把她落下。”談到得力助手蔡冬妮,康海英臉上帶著笑,她對于蔡冬妮的工作也非常認可。
醫護人員正在核驗相關信息。
蔡冬妮擁有兩個孩子
身為醫護人員
她每次能放心到前線去
家人是她最堅實的后盾
“雖然我的孩子還小,但我的丈夫和父母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也鼓勵我到前線去,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我也非常感謝我的家人,在支援雷州的那幾天,我們每天都會視頻聊天,看到他們,我工作都不覺得辛苦了。”蔡冬妮笑著表示。
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支援雷州的隊伍除了核酸采樣人員
還有3位“大白”于5日凌晨3點半收到通知
便馬上收拾東西前往雷州
這是負責PCR檢測的檢驗技術人員
負責PCR檢測的三位技術人員于工作后留影。
“我們是負責PCR檢測的,也就是核酸檢測全過程的最后一步。”檢測技術人員冼朝麗分享道,“我們3位分別到雷州市人民醫院、雷州市疾控中心和烏石鎮衛生院幫忙,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里去。”冼朝麗正在進行提取工作。
核酸檢測的工作聽起來挺簡單
但是過程十分復雜
據介紹,在接手樣品后
要經過拆包、編號、數據錄入、檢測等過程
而檢測又分為加樣、提取、點樣、上級擴增
最后再出結果
檢測技術人員正在點樣。
“為了更快發布核酸結果,我們很少休息,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實驗室中度過。”檢測技術人員陳詩瑩表示,在雷州的這幾天,為了節約時間,她和肖慧(檢測技術人員)都住在衛生院里,衣物無法及時清洗,當地的村民們會幫忙帶回家清洗后再送回,她們非常感謝村民們的照顧。
# 回憶滿滿的支援過程 #長時間久站的小腿酸痛采樣后小孩子一句甜甜的“謝謝”語言不通時志愿者幫忙長時間提取導致肩膀麻痹老人家采樣時假牙掉了小孩子因害怕不張嘴被家長捏鼻子小情侶工作之余互相偷看……抗疫很辛苦,但回憶里很甜辛苦你們了,各位“白衣天使”
一句來遲的——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