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維護現場秩序。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穿上隔離服,多少也有些緊張。現在倒回去看,其實有點后怕,但不曾猶豫和后悔……”94年的何小翠篤定道。近日,湛江市雷州市龍門鎮突發疫情,為筑牢防疫堤壩,一批批黨員干部奔赴抗疫前線。其中,包括雷州法院何小翠在內的五名干警以“疫”為令,逆行出征,奔忙在村巷,不畏艱險,默默付出,為守護美好家園貢獻著法院力量。
擔當: 既然來了,就要多做貢獻
收到院里緊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何小翠、蔡成偉、王春捷、黃堪奕、鄭啟迪五名黨員干警當即報名。他們中四個是九零后,一個八零末出生的。這一次,九零后沖在了最前面。
4月5日,烈日炎炎下,何小翠五人懷著勇毅的篤定和未知的忐忑來到了龍門鎮昌平村,隨即開始協助醫護人員維持現場排隊做核酸檢測人員秩序,核驗健康碼。由于物資調度需要時間,當天只有隔離服和口罩,沒有眼罩和手套。但是他們已顧不上這些,因為他們深知,越快開展防控工作,就越能阻止疫情擴散。第二天何小翠組被派到企水鎮農業村文化廣場,當天協助完成了6000人做核酸的任務。
“家里有多少人,籍貫哪里,有無老人、孕婦、小孩,是否需要藥物、奶粉、糧食……”第三天他們被派到封控區,挨家挨戶開展入戶登記,詳細了解人員信息和身體狀況,并叮囑他們要本著對自己、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居家隔離并配合醫護人員的檢測檢查和預防工作,排查后不斷電話跟蹤回訪,確保村民所需藥物和物資配送到位。第四天到管控區開展入戶登記的查漏補缺工作,挨個詢問檢查是否做了核酸、做了幾次,是否需要提供物資等。后面便開始24小時值守次密切接觸者家。
“很難概括我們完成了多么重大的工作,我們就是聽從指揮,隨時行動。” 何小翠五人懷著一個共同的信念:既然來了,那就要多做貢獻。
第一天來的時候,由于沒有床,何小翠五人夜里只能席地而睡。初春的深夜,透著絲絲寒意,卻擋不住他們逆行身影火熱的初心,月華如水,星光熠熠,照亮了他們心中神圣的法徽。
入戶登記采集信息。
堅守:讓我緩一緩,就可以繼續干了
去管控區的第二天,依舊烈日炎炎,入戶登記工作快速有序地開展,持續到了下午兩點,鄭啟迪臉色逐漸泛白,突然暈倒。作為組長的何小翠征求他的意見:要不要回去先休息。她眼眶微潤,對隔離服的悶熱、饑餓導致的低血糖和連日來的辛苦感同身受。鄭啟迪回過神的時候,堅持道“沒事,讓我緩一下,就可以繼續干了。”這一句“繼續干”成了隊員們“強心劑”。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加快速度完成工作,想著如此鄭啟迪便可以安心回去休息。當天他們排查到了六點多,提前完成了任務。
愈是風雨,愈是團結;愈是艱難,愈是無畏。4月13日,收到通知,前來支援的隊伍中每一組可以撤回3個人。留下來,意味著更辛苦,因為工作量沒減,人員減了。但何小翠組一個人都沒有撤,都表示自愿留下來,把名額讓給有需要的人。在這些天的接觸中,他們了解到,前來支援的隊伍中,有夫妻兩人都來了的,有孩子放在朋友家中照料的,也有心臟做過搭橋手術的……在他們心里,這些人比他們年輕人更需要回去。
配合:前方戰“疫” 后方保障
最初物資缺乏時,何小翠向院里反饋,第二天便收到院里送來的消毒水、手套、口罩等防疫用品。午餐無法保障時,就近的龍門法庭干警趕忙煮了泡面送過來,時不時在群里收到院長鼓舞和問候的話語……“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我們有堅挺的大后方。”這也是何小翠五人一往無前的動力源。“越是危險困難的時候,越能考驗干警的品性、能力與擔當。疫情阻擊戰是檢驗黨員干部的一塊‘試金石’,也是歷練青年干警的一塊‘磨刀石’。”派年輕干警前往一線,院長吳春鴻也有擔憂,但深諳寶劍鋒從磨礪出。他再三叮囑其他分管院領導和有關部門,要盡最大努力做好后方保障工作。
感動:群眾是我們堅強的后盾
連日來,何小翠五人深入抗疫封控區、管控區摸排四百余戶,協助醫護人員做好核酸檢測一萬五千余人次,24小時值守次密切接觸者家,查漏補缺入戶登記情況,為群眾送上慰問信,為次密切接觸者家購買生活用品……
大事小事,一點一滴,干在實處,落在群眾心里。
“小伙子,餓了吧,我煮了點雞蛋面給你,快吃吧。”值守時,群眾用家養雞生的蛋煮了面端過來;看到他們一直站著,村民們會拿出了自家凳子讓他們坐下;老奶奶做核酸時自己不肯坐,非要把凳子拿給他們坐……這種和群眾之間雙向“奔赴”,溫暖著像何小翠一樣的志愿者們,讓他們辛苦并感動著。
“只要群眾和我們黨一條心,那么疫情阻擊戰就一定可以勝利。”這是群眾給何小翠的信心。
這場疫情戰斗中,蔡成偉、王春捷、何小翠、黃堪奕、鄭啟迪肩負重任,也被寄予厚望。他們走在前列,默默無聞,不計報酬,不講條件,無懼生死,盡職盡責,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個春天。他們的面孔雖稚嫩,眼睛里卻寫滿了堅毅,描繪了法院干警“大寫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