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市覃斗鎮流沙港7海里遠的海面,一片深藍之上漂浮著或圓或方的網箱,其間,一個藍白相間的“島嶼”格外醒目,似“萬花叢中的一枝獨秀”,那就是湛江首個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1號”。4月21日,該平臺正式啟用投產,資源豐富的流沙灣,向著現代化海洋牧場再邁一步。
“海威1號”是在湛江市深海網箱養殖優勢產區產業園項目的支持下,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建造完成,造價近2000萬元。該平臺為長方體,長46米,寬23米,養殖水體1.5萬立方米,采用鋼質半潛結構,搭載各類智能養殖系統及檢測系統等現代化漁業生產設備。作為湛江第一個機械化、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1號”的建成投用,代表著本地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升級的開始,將引領水產養殖產業走向深遠海,推動湛江乃至全省海水養殖產業振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不同于傳統塑膠漁排,‘海威1號’吃水更深,抗風能力達15級,達到科技含量、生產效率雙提升,徹底顛覆艱辛且風險高的傳統養殖模式。”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告訴記者,“海威1號”解決了傳統養殖模式抗風浪能力差的缺點,可將現有近海養殖區域擴展到深遠海,響應國家倡導的沿海環境保護政策;通過機械化手段,有效降低養殖人員工作強度,提高養殖效率,增大養殖產量;設有自動監測先進功能,平臺實時影像、海水水質監測情況所有數據可通過“電信通訊卡”無線傳輸到養殖戶手機終端上,只要下載一個客戶端APP,就能輕松掌握整個平臺的所有監測情況,實現“一機在手,一目了然”的智慧養殖模式;充分考慮海上豐富的陽光資源,引入太陽能發電系統,為海水養殖提供了綠色動力,此外還有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功能,節能又環保。
在當天舉行的“海威1號”平臺魚苗投放現場,隨著魚苗船的管口打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黑鳘魚隨著管道進入“海威1號”平臺網箱,成為本土首個機械化養殖平臺的首批“客人”。為了歡迎貴客,工作人員正往水里拋飼料,引得不少魚兒露出水面搶食,場面非常熱烈。
“按照相關標準,我們首批投下3.5萬尾黑鳘魚苗,每條魚苗大約2公斤。因為我們平臺市場定位是中高端市場,致力打造優質大魚養殖場,一般兩年為一個養殖周期,屆時每條鳘魚可長至15公斤以上,產值可達5000萬元。”劉定說,因為平臺吃水10多米,深海水流大,鳘魚運動空間充足,產出的大鳘魚“類野生”,市場行情好的話,僅一條鳘魚膘就可以賣上千元,一造就能收回成本,效益非常可觀。
“‘國際范’十足,‘數字味’更強,‘低碳風’正勁。”雷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海威1號”漁業“重器”投產,雷州在深遠海智能養殖領域掀起新浪潮,漁業從近海走向遠海、從粗放走向精細,造就蔚為壯觀的“海上牧場”“海上糧倉”,為糧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險,拓開海洋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據了解,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94年,是一家集種苗生產、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水生生物保健品生產和科研開發于一體的新型民營企業。該公司致力于種苗生產與研究28年,先后榮獲“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省級對蝦水產良種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國家級〈在建)對蝦良種場”等榮譽稱號。該公司緊跟國家與地區的發展戰略需求,積極對接國家深遠海發展的戰略任務,已構建了海水魚類育繁推一體化產業體系。后續將在海洋牧場“海威1號”的帶動下,加強跟廣東海洋大學等高校及一些科研機構的合作,進一步完善海水魚良種培育、規模化擴繁、深遠海養殖、動保護航、冷鏈倉儲及海產品加工(預制菜)的全產業鏈建設,以期推動海水魚類種業、產業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