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改革攻堅的關鍵年。我市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的專項資金支持,推動本級財政加大投入,繼續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4月26日《湛江日報》)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次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最關鍵的一個變化是取消了“分流”的提法,明確“國家優化教育結構,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在義務教育后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取消中考后的普職分流,不再按分流模式發展中職,意味著職業教育終于迎來了與普通教育“平起平坐”的新機遇。
職業教育,與一地產業發展密切相關。據報道,湛江有中職學校26所(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5.89萬人,職業教育總體規模居全省前列。但同時,也存在辦學規模大而不強、辦學條件達標率相對較低、經費投入不足等短板。盡管近年大力推進“訂單培養”,但有的學校在學生培養上,依然面臨與應用相對脫節的問題,或以理論教學為主,或所教技能與產業需求契合度不高,導致學生畢業后上崗還要“回爐再造”。可以說,能否形成教育鏈與產業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將成為我市職業教育能否取得突破的關鍵。
另外,職業教育也是一個民生問題。近些年,職業教育在服務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推動鄉村振興,“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讓越來越多的家庭日子越過越紅火。一技在身,既可致富一家,亦能造福一方。在一些村莊,有意識地培養“專業支撐+產業扶貧”模式,村中年輕人學到的一技所長,恰好是能與村中支柱產業配合上的,能“家門口”上班,實現雙贏。
隨著職業教育系列改革的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新型綜合高中的探索也應加快。從報道來看,教育部門已經有計劃地搭建起企校對接的橋梁——“將支持學校發展更多企業訂單‘冠名班’‘定向班’”,鼓勵更多的學校“走出去”;同時也“支持學校把企業項目引進學校實習實訓基地”,實現企業“引進來”。但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實現有效銜接,依然任重道遠。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做好職業教育的宣傳。過去,在不少家長心中,讀職校是“低人一等”,如果自己的子女在職業院校就讀,就會覺得“沒面子”。甚至有的家長寧愿讓孩子輟學,也不肯讓孩子去職業院校就讀。但近年來,我市職業院校供需見面會上頻頻出現“搶人”熱潮,力證讀職校并非“沒前途”。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扭轉大眾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這樣職業教育、職技學生才能擁有更公平、更和諧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