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熱帶花園、中澳友誼花園、奧體中心大草坪隨處可見游玩的市民,還有不少人就地搭起了帳篷,便攜桌椅、野餐墊、睡袋、餐具等露營裝備一應俱全。(5月6日《湛江日報》)
大家細心留意,會發現這個“五一”假期,野外露營在湛江“火”了一把。雖然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但只要打開抖音、微博、朋友圈,都會發現身邊不少人已經趕了這個時髦。他們“安營扎寨”的足跡遍布海邊、沙灘、大草坪。筆者早幾日去過漁港公園,沿著海邊可見一頂頂帳篷、一席席墊子交錯延伸,幾乎布滿了整個草坪,人潮高峰時甚至有點“一位難求”的意思。
突如其來的露營熱,不僅僅是湛江的獨特景象。這背后,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催生的新業態。近兩年來,受疫情影響,人們遠途旅行受限,露營熱隨之升溫。在各類社交平臺,與露營有關的照片、筆記等紛紛刷屏,僅小紅書上關于“露營”的筆記總量就已超過200萬篇。在抖音上,關于湛江市區適合露營地點的“攻略”“盤點”,也漸漸多了起來。根據某旅行APP公布的數據,今年“五一”假期,“露營”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17%。從露營形式上來看,具備特色體驗的營地更能吸引游客的目光,森林露營、海島露營、公園露營、星空露營和親子露營成為“五一”最受關注的露營主題。在海濱賓館,筆者就看到了“派對+露營”的新鮮模式,在抖音上,“賞花+露營”“房車+露營”“露天音樂會+露營”“旅拍+露營”等眾多特色精致露營產品,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湛江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尤其是森林、海島、地質資源豐富,發展“露營旅游”大有可為。
但另一方面,“露營熱”背后的軟硬件設施短板,也十分明顯。如一些公園,顯然沒有做好服務“露營熱”的準備。垃圾處理、流動廁所、明火燒烤、網床掛樹等問題依然有待解決。有些市民游客顯然也沒有考慮到露營中存在的戶外防護、應急情況等問題,一些露營者會出現亂扔垃圾、破壞草坪、隨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為。
推動大文旅發展,就必須面對“露營熱”等新業態帶來的挑戰。有關部門應盡快跟進服務,出臺市內公園、草坪、海島等不同場景的露營指導意見,尤其是在一些露營人群密集點,考慮增設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既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又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為露營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時,也應多與媒體平臺合作,加大文明旅游、安全露營的宣傳力度,引導公眾重視戶外安全、做到文明旅游。
露營旅游方興未艾,亟待服務管理跟上。只有不斷完善露營管理細節,提升市民游客的露營文明和素養,再輔以普及疫情防控、戶外安全、應急管理等知識,露營旅游才能在規范中有序、平穩、良性發展,甚至成為湛江大文旅發展的新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