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欣。
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記者從駐湛高校了解到:廣東海洋大學開展第九屆“榜樣之星”評選活動,樹立拼搏向上、自強不息的榜樣,鼓勵和激發廣大學子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大四女生余嘉欣獲評自強奮斗類“榜樣之星”。
面對家庭的變故,余嘉欣力爭上游,連續三年專業第一,成為所在專業第一位獲得推薦免試研究生(記者注:以下簡稱“推免”)資格的學生;她投身科研創新,主持省級大創項目,總結項目理論經驗,形成創新成果發表的學術論文被國家級期刊錄用;她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寒暑假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她熱心又滿懷感恩,踴躍參加志愿服務,以己之力去幫助別人。日前,本報記者對余嘉欣進行了專訪。
意外
考上大學但遇家庭變故
來湛江看到了溫暖的光
“在湛江讀大學的四年時間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湛江人民的熱心腸。”余嘉欣是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創新實驗班及秘書1182班學生。她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蘆華村,后隨父母搬到深圳。
起初考上大學、家庭幸福,對美好未來充滿憧憬的余嘉欣,卻突聞不幸消息——父親重病住院。不菲的醫療費用,使余嘉欣的家庭變得經濟困難。為了完成學業,她還是來到了湛江,在這里感受到了湛江人的熱心和善良,遇到了將她拉出逆境的人。
來到湛江讀大學,為了節省生活費,余嘉欣每次去食堂都會點土豆絲、水蒸蛋等便宜的菜。日子久了,在窗口打飯的工作人員便記得了這位懂事的女生,每次給她打菜都會額外多加一勺……這些點滴細節,讓她在這個原本陌生、離家千里之外的港城里倍感溫暖。
更讓余嘉欣有前進動力,對她影響至深的,是輔導員莫春艷老師。莫老師得知小余的家庭情況后,與她像朋友一樣談天,使其精神放松。此前被負面情緒充斥著的她眼前逐漸變得清明。余嘉欣擺正心態,將悲傷化為動力,刻苦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學習成績連續三年專業第一,成為海大秘書學專業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獲得推免資格的學生,現已推免至深圳大學讀研。
勤奮
獲7個國家級4個省級獎項
學習成績連續三年專業第一
余嘉欣堅持“以賽促學”,積極參與學科競賽,現已獲得7個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及21個校級獎項。
大二時余嘉欣想更好提升自己,積極申報廣東省大學生創新項目。作為“海南自貿區背景下漢文化傳播與對外漢語教育突破口探析”項目的負責人,她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在最后的結項階段,余嘉欣及其團隊一致認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不斷努力下,她團隊的“海南自貿區背景下漢文化傳播與對外漢語教育突破口探析”項目被評為省級大創項目。
與團隊協作,結合在海南自貿區實地調研的經歷,她作為結項論文的第一作者撰寫了《海南自貿區背景下對外漢語教育的發展探析》論文,并被《教育現代化》這一國家級期刊所錄用。除了在校內的學習,她假期還積極參與社會單位實習,曾在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蘆華村村委會、珠海市平和語言文化培訓學校等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中發現不足、完善自己。
展望
想當老師關愛更多人
祝福湛江越來越好
“我深知,是海大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讓我走出了家庭變故之苦。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想報答大家的關愛和幫助,所以很積極地投身志愿服務活動。這也讓我更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習之余,余嘉欣還熱衷于參加志愿服務。
在余嘉欣總服務時長的248個小時42分鐘里,其中在湛江志愿服務的時間占絕大部分。其中,令她記憶深刻的就是當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湛江)大賽的志愿者。余嘉欣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將在校所學的會場布置、來賓接待、后勤服務等會務知識靈活運用,“我身為大賽計時員,近距離觀看了水下機器人比賽的過程,體會到理工科的魅力,也感受到承辦該重要賽事的湛江的科技實力和人才濟濟。”
得到推免資格的余嘉欣打算學習哲學,不僅是感興趣,還因為哲學里藏著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能指引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在莫老師的影響下,余嘉欣對未來職業的設想是做一名大學教師,“在海大就讀期間,我所取得的成績都離不開老師們的指導與幫助,我將來也想成為一名高校教師,悉心去關愛、鼓勵學生,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材。”
“湛江不僅風景美麗、環境優良,而且是一座非常有人情味的城市。”湛江正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余嘉欣予以關注并對湛江殷切祝福,“希望湛江實現高質量發展,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升,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