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身處萬物互聯的“讀屏時代”,影像和屏幕成為承載知識、傳播知識最主要的工具。知識解讀、文藝作品賞析、個人分享、歌曲、廣告、旅游、美食、人物、環境、租房、購物,所有領域都被視頻影像輔助著、烘托著,在這種氛圍里,在中小學開展影視教育視聽學習是非常急迫的事情。
那么,現有條件下如何在學校開展影視教育呢?有四個字在教育領域永遠離不開:學以致用。影視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用”,怎么學要先看在哪里用得上。現在很多學校的活動都是用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如運動會、新年晚會,讓同學們拍攝下來,每位即將退休老師的最后一堂課、最后一周等有意義的時刻被拍攝成短片,同學們每學期第一天上學的心情、在跳繩時新發現的小技巧,都拍攝下來和大家分享。目前各學校都有視頻號,各班都有家長群,這些號這些群應該是孩子們用視頻展示自己最好的舞臺。何況這些視頻二十年后會倍顯價值,能留住時光的影像無限珍貴。但中小學影視教育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不要一提影視就局限于高端電影、電視劇、微電影,“影視”因其視聽欣賞的普泛性,奠定了它能夠適應中小學階段教育的學科基礎,在中小學層面影視教育可先側重視聽語言學習,先學基礎及能用得上的,慢慢再延展到美學。
二、不必把影視學習只當做某類藝術,這太“象牙塔”了,在啟蒙入門階段,把影視教育視聽語言當作一種輔助工具可能更恰當。掌握了視聽技術可以幫同學們記錄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和時刻,重在“為我所用”、“為校所用”。
第三,先學“好玩”的,學“上手快”用得上的,不可教條照搬大學影視教程,像編劇、故事、燈光,這些不著急學,以后學也不遲。
在學習實踐中,要從同學們的視角觀察。抽象的概念解讀往往會耗損學生的求知興趣,而影像則天然具備“去抽象化”功能。從實踐過程看,小學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在兩三節課學習后都能勝任獨立拍攝,中學生就更得心應手了。經過個把月學習后,興趣班每次上課可以直接組建小劇組,同學們輪流當導演、攝影、演員、剪輯、制片,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