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赤坎老街情懷的80米彩色墻繪。 記者 李嘉斌 攝
去年10月底起,赤坎寸金街道大德路129號小區開始升級改造,歷時6個多月改造完成。原先脫皮、黑黢黢的墻體經過平整裝飾,換上了“新衣”。尤其是新創作的充滿赤坎老街情懷的80米彩色墻繪,不僅讓當地居民倍感親切、贊不絕口,還引起了其他市民、網友、游客的關注。
寸金街道辦和墻繪主創團隊希望通過作品提升市民熱愛家鄉的情懷,讓優秀傳統文化綿延流淌、浸潤人心。
改造:小區改造“搞搞新意思”
赤坎寸金街道大德路129號小區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有9棟樓房、約69戶居民。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該小區在基礎設施、公共空間利用、公共配置等方面出現了短板。
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推進落實“鞏衛創文”工作,小區從去年10月開始全面開展改造工程。小區硬件提升后,在赤坎區住建局指引下,寸金街道辦與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合作,雙方策劃利用小區內閑置圍墻進行彩繪,以使小區更好保留赤坎老街的歷史痕跡,并展現自身特色。
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區黨支部負責人介紹:“不少老舊小區在改造中,墻繪的公益廣告大多千篇一律。為了講好寸金街道的故事、打造地方特色,我們結合轄區的高校資源,聯系嶺南師范學院美術系師生團隊,共同現場考察,商討墻繪主題。我們的目的,主要是讓大家在這里找回舊時、小時候的回憶,找到溫暖的、懷舊的、回家的感覺?!?/p>
確定主題后,嶺師墻繪團隊領隊教師——嶺師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副主任曹司勝博士,帶領陳文超、鄧世輝、梁心怡、鄧逸豪、盧俊橋、鄭文詩、高紫瑜、曾偉榕等8名大學生開展了將近一周的實地調研,選取寸金街道范圍內的地標性建筑,并根據老舊社區的特點設計符合當地特色的墻繪方案?!霸趯嵉乜疾熘?,我們發現,經過改造、修繕,小區硬件環境的確得到改善和提高,卻抹去了歷史痕跡,這讓我覺得很遺憾。所以,在做墻繪方案的時候,我們想將當地的風土人情與地域文化融入到設計中?!辈芩緞僬f道。
方案、設計草圖過審之后,從5月24日開始,嶺師墻繪團隊用環保防水的丙烯顏料開始繪制。團隊分工明確、團結協作、風雨無阻,向人們呈現了鮮活的9幅風俗畫、一幅書法?,F在長達80米、總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墻繪基本繪制完成,只要做好細節的微調,等顏料完全風干再刷上保護層,便告竣工。
現場:“穿越時空”漫步老街
現在,走進寸金街道大德路129號小區,一眼望去是令人心里暖洋洋的暖黃色調。往里走,可以看到該小區改造前后的對比圖,“舊貌換新顏”給人巨大的沖擊。寸金街道轄區內的地標——富有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的寸金橋公園大門口、在藍天綠蔭中休憩玩樂的游客、人來人往的九孔橋、“文巷”等赤坎老街的鄰里街坊、課室里圍坐討論的小孩、小賣部和老牌理發店,還有自行車修理鋪、裁縫鋪……這短短80米的墻繪,仿佛讓人走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我們在設計時,采用有歷史感的元素、符號,選擇了一些反映老街人文歷史的記憶、圖像。用這種形式和特色,來還原老街情懷?!辈芩緞偃鐢导艺涞亟榻B,墻繪選擇了寸金街道比較有代表性的地點,比如寸金橋公園;一些有老街年代感的元素,如巷口、鋪面等,“通過這些巷口、鋪面的連接,給人營造一種視覺、空間穿越的感覺,讓墻面和本來狹窄的老巷道有空間推移感,再結合細膩的筆法,油畫、水粉畫的技法,讓游客感覺就像置身于墻繪中,仿佛真的是在一條熙熙攘攘的老街里漫步。”
采訪中,小區老街坊表示:“經過改造,小區真是發生了喜人變化,小區干凈整潔了很多,辟出的活動場所也吸引很多附近居民前來休閑放松。新畫的老街墻繪,更是錦上添花?!?/p>
市民劉女士說:“聽說這里新創作的墻繪很有特色,我就帶著小孩過來看看,果然眼前一亮,希望湛江這樣的‘網紅打卡點’以后能更多一些,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p>
展望:校地合作共創文明城
嶺師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專業2019級大學生陳文超大一時就被老師選中參與到墻體彩繪中。他參加過霞山區特呈島500平方米墻體彩繪項目、經開區樂華街道海濱東一路海洋文化彩繪一條街項目、經開區樂華街道千米墻繪項目等,經驗非常豐富。在本次寸金街道大德路129號小區墻繪項目中,他是負責對接統籌工作的學生負責人。他說:“我一直將墻繪當做是一個進入社會、學以致用的實踐機會,我也通過參與這些項目逐漸成長起來。在墻上繪制和在紙上、畫布上作畫的差別很大。由于墻體粗糙、不平整,給擬草圖和修改增加了很多難度。經過長期鍛煉,現在我一人負責一面墻的繪制已經沒有問題了?!?/p>
“該墻繪項目是赤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和高校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開了一個好頭。之后我們街道其他一些小區、小街小巷改造,也可以考慮沿用這種模式?!贝缃鸾值擂k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嶺師人才眾多,我們可以將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目前,我們計劃對6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希望能和高校繼續合作,根據每個小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做不同的設計方案。地方和高校一起努力,為共創全國文明城市盡一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