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18日,2022年第三屆雷州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在雷州西湖廣場舉行。(6月19日《湛江日報》)
“芒”中作樂,“果”然有緣。轉眼間,雷州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已經舉辦到了第三屆。今年的芒果節既保留了“傳統節目”,也不乏新鮮創意。其中最搶眼的當屬在廣州地鐵6號線上推出“雷州覃斗樂園芒游記”專列,芒果節當天還讓現場觀眾“云搭乘”感受了一番“芒游”新體驗。如何進一步擴大雷州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依然是一道值得思考的必答題。
辦芒果旅游文化節,難就難在以“覃斗芒果”為主線“解鎖”雷州文旅元素,實現從“好吃”到“好玩”的升級。
既然是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解題的“題眼”,顯然就在“覃斗芒果”上。目前,水果消費市場開始從“吃飽吃好”向“吃出情調”轉變,近年越來越多水果爭當“網紅”,而對于雷州、覃斗而言,要實現“以芒為媒”帶動文旅市場,“芒”自然要夠“硬核”。不必舍近求遠,看看徐聞菠蘿的經驗便可發現:“徐聞菠蘿”與“菠蘿的海”是相輔相成的“CP”,沒有徐聞菠蘿屢登話題熱搜,就沒有“菠蘿的海”的爭相打卡;沒有“菠蘿的海”的線下玩法,線上網友對“徐聞菠蘿”的期待就無處落地。光吃一口菠蘿已經不夠,還要到菠蘿產地游一游——正是這種相輔相成,催生了“徐聞菠蘿”的現象級網紅。
如今,不少消費者尤其是“90后”“00后”,已經從“我需要,我才買”的理性消費,慢慢轉變為“我喜歡,我才買”的感性消費。人們希望吃到更多天然、健康的農產品,因此那些有故事和有情懷的有機食品和原產地產品日益受到追捧。“講好故事”,是目前覃斗芒果升級“爆款”的必備條件。從覃斗芒果今年新出的包裝中,筆者腦海中浮現一個詞——“拆芒盒”。這能否成為一個“講好故事”的創意起點,把“雷小芒”這個IP形象豐富起來呢?又能否用“拆芒盒”的理念,開發多種口味芒果飲品的“打開方式”,從而打造出覃斗芒果系列專屬品牌飲品呢?
另一方面,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要更加突出“旅游文化節”。以往提到“水果+旅游”,大部分村鎮的做法,都是大推“采摘經濟”。那只是鄉村旅游的1.0版本,覃斗芒果需要打造從觀光到休閑再到度假的“慢游”體系。如今,光是看風景、吃水果已經比較難滿足游客的需求,游客更需要的是融入自然,享受鄉村的“慢生活”。覃斗芒果旅游文化節的持續舉辦,已勾勒出專業化、差異化、品牌化文旅路線的雛形,但如何為游客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依然是個重要的攻關方向。特別是芒果主題景觀體驗,不能“走馬觀花”打造一些造型景觀,也不是簡單地把目前已有的其它景點“串”起來就算,而是要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理念,將景觀與科技智能相融合,營造突出芒果主題、實現人景互動的線下“芒游記”。如何讓雷州覃斗成為“芒中作樂”“芒里偷閑”的休閑游代名詞?如何讓歷史文化名城變“畫風”,萌發出“芒盒潮玩”的新樂趣?
來一場與芒果的美麗邂逅,解鎖“芒中作樂”更多玩法,雷州覃斗值得期待。
關鍵詞: 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