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非遺宣傳紀錄片《我們誕生在湛江》的火爆,再度激發人們對湛江非遺的關注,再度感受到湛江非遺文化的魅力,增強保護好、傳承好湛江非遺的決心。
湛江的非遺文化以歷史悠久、形式多樣、極具魅力而著稱。湛江非遺文化在歷史煙云里銘刻輝煌的過去,在世代傳承下見證精彩的現在,更在歷久彌新中孕育美好的未來。實踐證明,文明的賡續,既需要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寫好創新發展的篇章。在大張旗鼓宣傳湛江非遺文化的同時,我們更多的要思考如何處理好繼承與發展、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如何給“非遺”做加法,讓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如何將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留給子孫后代,推動遺產資源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非遺文化說到底是一個如何保護傳承問題。非遺文化要接地氣、具有親和力,要展現其獨特的精妙之處,被人們廣為接納。象湛江的田艾籺、鴨乸粽、雷州蒲織等,在當地頗有影響,但擴大到省內外就比較欠缺,其廣泛性還不是很強,需要走出深閨,讓更多人認識到并喜愛。
“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這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活動主題,很時尚也富有動感。我們欣喜地看到,湛江注重開拓創新,對非遺文化產品做加法,與時俱進做好傳承保護非遺工作。“遂溪醒獅”是首批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遂溪人黃桃制作了《迷你獅一一醒獅彩禮》,在省里獲獎,并在央視中國年味節目中亮相。黃桃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也步入醒獅行當,創作了卡通醒獅“納福”、“小遂”,卡通醒獅頭的車載香薰,醒獅主題的手機殼、服裝等,讓醒獅文化融入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副教授吳愛珍,創作研發的儺舞非遺作品《戲儺》,獲得省民間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嶺南杯”金獎。因為有了創新,湛江人正在讓更多非遺文化活起來,讓非遺說話,讓歷史說話,把非遺與現代生活緊密連接,創作更多更好的非遺作品,體現湛江人的文化自信,展示湛江人有品味的生活文化。
非遺本身來自民間,融入先民的智慧和創造,現在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保護好。放眼湛江大地上的每一處非遺所在,都是啟迪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激發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動教材。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傳承保護好,弘揚發展好,自覺用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