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將至,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水里享受清涼。
(相關資料圖)
吳川市梅菉街道某小區今年80歲的楊伯不久前經歷了一次“中暑”:當天晚上氣溫較高,楊伯在戶外和鄰居閑聊,風突然停了,短短幾分鐘他便汗如雨下,心跳驟然加快。楊伯忽然意識到身體的異樣,便急忙返回家中打開空調,癥狀也隨之慢慢緩解。“我有心腦血管疾病,從那天晚上后,我這些天基本都只待在空調屋里,特別是白天出去一見猛烈的太陽就感覺渾身不舒服。”
吳川市人民醫院急診室主任、副主任醫師林康華就此提醒廣大市民,對于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這個季節尤其要防中暑,因為較高的氣溫可能誘發病癥。
高溫天氣中,小孩子在圖書館空調環境下休閑閱讀。
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尤其要預防中暑
夏至已至,高溫天氣持續。炎炎夏日、高溫不斷,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中暑呢?如何做好防暑降溫?
“中暑是在高溫、高濕和無風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以機體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為特征的疾病。”林康華主任介紹,中暑一般可表現為體溫上升、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臉色蒼白、虛脫、四肢無力、頭疼、頭暈、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還可能會抽搐、昏厥甚至意識喪失,危及生命。
“家里的老年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從事戶外工作人員、戶外體育運動人員均是中暑的高危人群。”林康華說提醒說,在高溫天氣下,如果穿著衣物過緊且不透氣、饑餓、疲勞、睡眠不足、出汗過多且水鹽補充不足,或者長時間在高溫、高濕、強熱輻射天氣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也都很容易發生中暑。
“對于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這個季節尤其要防中暑,因為較高的氣溫可能誘發病癥。”林康華表示,有基礎病癥的老年人,這個季節最好盡量待在陰涼處或有空調的環境里,不能活動量過大,并且注意量血壓。同時,在空調環境中也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發生中暑應迅速撤離高溫環境
隨著氣溫升高,發生中暑的概率也會相應有所提高。林康華介紹,中暑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林康華提醒,高溫條件下出現有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或體溫略有升高等癥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若是出現體溫上升、頭暈、口渴、面色潮紅或蒼白、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脈搏增快,有可能是輕癥中暑的癥狀;若是出現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和肌痙攣,心率明顯增快或暈厥,則是重癥中暑。
中暑后應如何急救?林康華說,一般來說,如果出現中暑癥狀,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最好能幫助中暑者解開衣扣,讓其平臥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中暑者額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成藥,幫助癥狀緩解。如果中暑者出現虛脫甚至昏迷時,則必須及時送到醫院救治。
正確飲食和充足睡眠也可有效預防中暑
高溫天氣中,應該怎么預防中暑呢?
林康華建議,首先要留意氣象部門實時發布的高溫預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時間,避免高溫時間段出行或高溫下強體力勞動。如需在高溫條件下行走或鍛煉,應緩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并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如果在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或是大運動量的活動之后,就有必要補充一些鹽分。補鹽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喝淡鹽水或喝添加少許食鹽的果汁,但鹽不能加得過多。此外,喝一些能夠為身體補充鹽分的功能性飲料,喝味道略微咸一些的綠葉蔬菜湯,能夠很好地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
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夏季的白天不提倡進行室外劇烈運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最好能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以防應急之用。
正確飲食也可防暑降溫。炎熱的夏季讓許多人失去了以往的好胃口,但正確、營養均衡的飲食卻可以防暑降溫。例如,平時多吃些西瓜、苦瓜、苦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水果都有預防中暑的作用。另外,自制飲品防中暑的效果也不錯,如綠豆湯、冷飲西瓜汁、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等。
林康華還特別提醒道,日常口服十滴水、仁丹等,對預防中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真正出現中暑癥狀,這類藥物就起不到治療作用。如果中暑癥狀較重,就應立即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