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5日,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發的12萬立方水體南海大型游弋式養殖平臺技術方案獲得中國船級社原理認可,證書頒發儀式在中國船級社廣州分社舉行。
據悉,自2021年以來,湛江灣實驗室圍繞南海工業化信息化養殖產業瓶頸技術進行攻關,成功研發了船載開式可控循環水養殖系統,并將自主研發的超大方形系數的專利船型設計技術與養殖生態技術有機融合,開發了南海大型游弋式養殖平臺。平臺突破運輸船舶的傳統理念,以深遠海工業化養殖為目標,創建深遠海游弋式分級循環養殖模式;利用養殖空間最大化,功率最小化,構建最佳適漁生態,提高養殖產量;其自身游弋式特點,能夠打破漁業養殖受季節影響的限制,實現深遠海漁業養殖“穩定高效率的工業化生產”。
目前,湛江灣實驗室基于該項目技術成果,試制等比例縮小的養殖樣船樣機在南海海域開展金鯧魚、章紅魚等熱帶魚種的養殖試驗,在實踐中檢驗研究成果的可行性與經濟性,并不斷優化設計,直至實現深遠海養殖的目標。
此次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原理認可證書,對該項科研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平臺的本質安全性符合我國現行法規和規范要求,是產品可工程化的前提和條件。同時也是對湛江灣實驗室科研工作和現有成果的肯定和褒獎,大大增加了實驗室科研投入的信心,后續科研人員將繼續在深遠海養殖平臺和智能化養殖系統兩個方面奮力深耕,助推我國南海深遠海漁業養殖產業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