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徐聞縣龍塘鎮安永仔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像仙人掌一樣的長莖上,掛著一個個顏色鮮艷、碩大飽滿的火龍果,紅綠相間,煞是好看。農戶們正忙著采摘火龍果,裝滿一筐筐火龍果的三輪車來回穿梭,將火龍果運往收購點,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豐收繁忙的景象。
果園不遠處的龍塘鎮開浪家庭農場收購分揀中心,火龍果堆積如山,工作人員正忙著把火龍果進行分揀、稱重、裝箱……“我們是2009年開始種植火龍果,當年種了7畝,畝產純收入達2萬多元,效益非常可觀,也堅定了我們種植火龍果的信心和決心……”看到眼前的一片豐收景象,基地負責人宋開浪笑得合不攏嘴。
宋開浪在查看火龍果品質。記者 李忠 攝
(資料圖片)
安永仔成“火龍果村”
談起安永仔村改植火龍果的歷程和收益,宋開浪越說越高興。據他介紹,安永仔村是龍塘鎮一條自然村,過去以種植香蕉、水稻為主。2009年,受黃葉病等諸多因素的困擾,歷來以香蕉為主業的安永仔村人開始調整作物種植。宋開浪、宋光建等村民開始大膽探索,引進紅心火龍果到香蕉園試種,并獲得成功。
初嘗甜頭的宋開浪信心更足了。2013年,他種植火龍果40多畝,年盈利近百萬元,成為當地致富典型。他們以傳幫帶的方式,讓全村70多戶都種上火龍果,目前種植面積1500多畝,不少群眾住上了“火龍果樓”。
說話間,宋開浪切了兩個紅心火龍果,熱情地邀請大家品嘗。他告訴記者,2012年,他擴大紅心火龍果種植面積,不僅自家種植銷售,還設點收購,幫助附近村民銷售火龍果,解決了不少村民的“后顧之憂”。
“經過多年的開拓,現在我們的銷售市場越走越寬,不僅銷往北京、上海、沈陽、哈爾濱等城市,還打通了新疆、西藏等地的銷售渠道。”宋開浪說。
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
2021年,宋開浪成立徐聞縣龍塘鎮開浪家庭農場,這既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土地流轉收入,也為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每年為60多名村民提供臨時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
在分揀中心,村民吳姨正忙著將火龍果上秤、裝箱,不一會兒,籮筐就被裝滿了。“從家里來這里不夠1公里,這里工作,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人。”提起這份工作,吳姨黝黑的面龐綻開笑容,這是她今年第三次來這里分揀、打包火龍果,平均一天有300元,忙的時候,會有400多元一天,收入還是非常可觀。
自從村里有了火龍果種植基地,今年50歲的黃姨就經常來這里務工,除了采收期來摘果,平時還來基地里干些施肥、除草等農活,一天收入100多元。
采訪中,不少村民用三輪車將剛從地里采摘回來的火龍果運到此地。“我家種了10余畝,已采摘了5萬多斤,一直都是運來這里,合作10余年了。”來自過眼村的宋叔告訴記者,“我還有一批火龍果也可以采摘,每摘一次都有收入,日子越來越好……”看著一筐筐紅紅火火的火龍果即將發往外地,宋叔露出開心的笑容。
打造龍塘火龍果品牌
近年來,在龍塘鎮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的指導下,該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組織全村群眾種植火龍果,同時引導群眾成立火龍果種植集體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群眾投入資金打造火龍果種植基地共同致富。2020年,該村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一村一品”火龍果專業村,火龍果特色產業種植,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鼓脹了腰包的農民個個喜笑顏開。
在該村的帶動下,鄰近的大安、岸東、昌發、龍城、北龍寮等30多條自然村也掀起了種植火龍果熱潮。
據介紹,龍塘鎮擁優質的紅土地適宜水果生長,火龍果的種植效益高,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增加。龍塘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做好農產品服務工作,通過包裝、宣傳、推介會等形式,進一步推廣龍塘鎮火龍果的品牌效益,引進電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模式,讓龍塘鎮火龍果走向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