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凌晨3時,武警官兵正在吳川市淺水鎮榕樹村小東江堤壩附近裝運沙袋,用于加固出現險情的堤壩。記者 歐陽澤 攝
沿江社區連夜轉移2000多人
7日晚7時,當一路之隔的街道華燈初上,沿江社區卻是黑乎乎一片。一場安全轉移群眾的“拉鋸戰”在與洪水搏擊中緊鑼密鼓地進行。由社區干部、公安民警、消防、民兵組成的救援力量200多人,在吳川抗洪搶險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正在采取劃片區逐戶搜索的方式緊急轉移群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水路,又沒有路燈,救援轉移群眾“難上加難”,但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勇往直前。7日晚10時,在橋上的短暫休息區,救援人員簡單喝了幾口水,又繼續投入戰斗。黨員救援,群眾自救,黨群合力與時間賽跑,共克時艱。10艘沖鋒舟,優先轉移老人、孕婦和小孩,通過人力推拉,愛心接力,一一轉移出來。群眾暈船,他們來背,群眾肚子餓,他們把自己的晚餐讓出來。直到8日凌晨3時,博鋪街道沿江社區400多戶2000多人都安全轉移。
7月8日上午,吳川博鋪街道沿江社區,博鋪派出所所長楊日康正在幫助群眾轉移物資。他從7日開始一直忙著排險,轉移群眾。 記者 張鋒鋒 攝
8日上午9時,吳川市公安局博鋪派出所以及博鋪街道、沿江社區的黨員干部經過短暫的休息后,又投入到緊張的戰斗,他們蹚水上門為群眾送去暖心早餐,詢問群眾的受災情況,及時為群眾紓困解難。博鋪派出所所長楊日康告訴記者,防汛指令一下來,所里的民警全部放棄休息,全員配合社區救援,用沖鋒舟轉移群眾。
7月8日中午,吳川市博鋪街道沿江社區黨員干部龍冠文(左一)、龍煥猷(右一)推著沖鋒舟轉移群眾。記者 張鋒鋒 攝
在沿江社區,10余艘沖鋒舟參與救援,200多救援力量從7日下午4時忙到8日凌晨時,直到全部轉移完成。“今天早上7時,沿江社區水位下降0.8米,應轉盡轉,一個都不能少,大的機器,生產資料還留在工廠。水退后,社區干部、民警協助群眾把物資轉運出來。”沿江社區支部書記龍錦豪說,群眾很配合工作,在險情面前,大家很團結,不管是鎮村干部,還是普通群眾,都以大局為重,服從管理安排。
龍錦豪為了工作顧不上自己家,收集需要求助的群眾信息,他家里的鞋廠被淹了也全然不顧,甚至連他老婆需要轉移也不知道。
7月8日上午,吳川蘭石三角坡堤壩處出現三處管涌,黨員干部進行緊急修復。記者 劉冀城 攝
安置點生活有保障
地處袂花江畔,防汛形勢嚴峻。7日晚7時,袂花江水利所和吳川市蘭石鎮領導巡河時發現,袂花江塘口段出現管涌。經研判,需要建設一個反濾體。8日凌晨1時,接到指令的34名民兵應急排迅速趕到現場,與水利部門聯手投入戰斗。他們分工合作,有的裝沙包,有的扛沙包,手遞手,心連心,一包一袋堆壘起一個堅固的反濾體。
據悉,建起這種反濾體,首先用土工布把出口蓋住,然后在中間堆起1米高的沙,上面再鋪上0.5-1米的碎石,最后在四周堆1多米高的沙包,防止沙土流失。蘭石鎮全力做好防汛物資保障工作,調配砂石1300余袋、纖維袋1500只、防潮墊2箱、雨衣雨靴100余套、救生衣85件、鐵鏟90把、手電筒60個等參與搶險救災。
7月8日凌晨,在吳川長岐鎮博歷村安置點,已入住超過200名群眾。安置點配有醫務人員,每個房間備有食物、水以及常用藥品。記者 劉冀城 攝
蘭石鎮動員鎮村干部150人,志愿者、村民小組長、機關單位干部職工300余人,共計450余人參與搶險救災。蘭石鎮轉移安置群眾1311人,同時全力落實好安置群眾的生活保障,確保轉移群眾能夠得到妥善安置。
7月7日,在蘭石中心安置點,當天正是轉移群眾張和太的53歲生日,蘭石中心小學老師和醫護以及同在安置點的群眾一起為他慶祝生日。“在這樣的時刻,真的感謝政府和老師們的關心,讓我這個生日過得很有意義。”張和太說。為了做好防汛工作,蘭石鎮名利村干部以及駐村干部不僅準備好安置物資,還配備醫護人員,爭取做到妥善安排服務好轉移群眾。
8日凌晨2時,蘭石中學燈火通明,負責安置群眾的值班老師正在堅守崗位。
聞“汛”而動,蘭石中學積極響應號召,用愛用心用情服務群眾。迅速將30多個教室打掃干凈作為安置室,安排專人負責,一場愛心行動就這樣拉開序幕。在學校的號召下,7日下午6時,蘭石中學60名老師全部返校,開會布置安排工作。“按照安排,每個安置室有2個人值班,有專人負責生活起居,給群眾準備了八寶粥,方便面和礦泉水。希望通過老師的行動,更好地向社會、學生傳播。”蘭石中學校長梁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