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規定中有諸多指引,說白了,就是要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而做為消費者,知道了明碼標價的法例,還得學會分辨明碼標價背后的諸多坑坑點點。
就比如現在是夏天了,買臺空調度過炎炎夏日是最好的選擇。買空調時,商家會和你說:1.5匹的空調,不同的品牌價格大約在1600到2000多元左右。但這只是空調機的價格,并不包含空調支架、鉆孔,和電纜及銅管的費用。因為現在新建樓房,有些會預留空調位和鉆好孔了,有些則沒有。所以需要什么配件,是要安裝師傅上門看了之后再做決定和收費的。電纜和銅管出廠配套是3米,是否要延長也要看空調實際安裝的位置在哪里才能決定的。還有你家的位置要是超出市區多少公里,師傅就要收上門服務費的。而且還要看你安裝空調在哪一層樓來決定要不要收高空作業費,樓層越高就收更多的高空作業費。這些費用是師傅到你家看了環境之后就會和你說清楚的。商家和安裝師傅這樣對消費者說清楚了,并有收據或發票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放心,這就是明碼標價的誠信經營行為。如師傅在安裝過程中用質量差的銅管當成質量好的銅管來騙消費者的錢,這就是屬于價格欺詐。因為并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能分辨得出這么專業的東西,而是要使用到一定的時間,出了問題才懂的。但消費者又不懂這些,不會當場使用錄音錄像保存起來,作為將來維權的證據。所以以后一旦出現問題,想維權時,卻無法提供有力的證據,這也就是維權難的最主要原因。那些喜歡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更應該注意到這一點,要什么細節都要問清楚,并要求提供每一項服務項目的收費價格,和開具發票。將這些東西保存起來,有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熱衷于網購、或想在網上打折時購物,這就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列出下一個季度、或下半年必須要買的物品清單,然后在各個網店上用截圖的方式記錄下物品的款式和價格。等到打折時拿出來做對比,就知道哪些網店是真的打折,哪些網店是借打折的機會實施欺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