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師大學生實踐隊員走進南珠工藝間直播,帶網友們了解南珠文化。 通訊員 陳一輝 攝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嶺師‘朝陽行’社會實踐隊直播間,我是今天的開貝主播嘉怡。我現在正位于珍珠加工室,將代表實踐隊為大家展示珍珠加工的全過程,讓網友們更加了解我國的南珠文化,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資料圖)
這是來自嶺南師范學院2020級電子商務專業的覃嘉怡、鄭安安等大學生近日在“中國南珠第一村”雷州覃斗鎮流沙村開展主題直播實踐的場景。學子們運用專業知識,對流沙南珠進行主題文化宣講和直播帶貨,眾多網友跟著大學生主播的鏡頭,一同線上了解南珠的歷史和傳說,領略珍珠的打磨、漂白、挑選、穿線全過程。隊員們4次直播,共獲得了21.2萬人次點贊量,助力銷售珍珠產品近萬元。
網絡直播 “講活”南珠文化
在直播前的走訪調研中,嶺師大學生們了解到,此前流沙村有關珍珠等傳統農海產品的直播銷售,主要集中在珍珠首飾等成品上,而對于產品的文化溯源直播則較少。“朝陽行”社會實踐隊將鏡頭聚焦珍珠背后的文化內涵、培育技術、工匠精神,這種以“溯源”為主的直播帶貨方式,無疑為打響傳統農海產品品牌和文化傳播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玉潤星圓千百斛,南珠應奪亞洲魁。”在流沙當地一家珍珠公司的南珠文化展上,隊員們一邊走一邊直播講述“珍珠神話故事”和歷代采珠人的生活變化,展現鄉村獨有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變遷。“雷州流沙,漫長的海岸線與豐沛的陽光賦予了其獨特的氣質,古村的門楣上刻寫著歷史文化的印記,雪白的珍珠與金黃的瑤柱堆滿倉。兩行剔透的淚珠,被串成晶瑩的信物……”隨著隊員們生動的介紹,南沙珍珠,這顆璀璨的瑰寶通過直播間走進大家的視野。
“不同顏色的珍珠,是如何培育出來的?”“打全孔和打半孔有什么區別?”“孕育出珍珠的,除了馬氏貝,還有其他貝嗎?”……在大學生主播覃嘉怡的細心講解下,觀眾們的好奇心也隨之點燃,紛紛在直播間里踴躍提問。嶺師大學生主播們通過幽默有趣的講解對珍珠進行生動介紹,帶領網友和養殖工人現場訪談交流,還走進珍珠飾品制作車間,讓網友多樣化深入化了解南珠養殖技術和制作工藝。
嶺師隊員們還在直播間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通過宣講中國現代珍珠之父、廣東海洋大學奠基人之一熊大仁教授當年解決世界珍珠養殖技術的一系列難題、開創世界珍珠產業發展新時代的真實故事,贊揚愛國知識分子為科技、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赤子之心,展現一代教育先驅者身上不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學以致用 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據介紹,“朝陽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由來自嶺南師范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和網絡新媒體專業的26名大學生組成。他們分為營銷直播組、新聞宣傳組等組別,把課堂所學到的電子商務專業理論與專業方法、電商直播技巧、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等知識靈活運用到此次社會實踐中。
“雖然此前在課本上學過營銷策略和客戶分析的知識,但真正‘觸網’才發現,在實際的網絡直播中,還需要事前有充分的準備和靈活的現場應變能力。”嶺師2020級國際貿易專業大學生鄭安安表示,此次直播實踐讓她認識到了只有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做到融匯貫通,才能真正把正確的知識傳遞給大家,才能將南珠文化的魅力真正展現出來。大學生覃嘉怡在直播結束后也感嘆道:“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提前參與到電商專業的‘實戰’中,真真正正地參與到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中。”
“嶺師學生帶貨效果杠杠的!”本次直播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實踐基地——當地珍珠公司負責人的點贊及認可。他說:“非常高興看到大學生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積極投身到助力鄉村振興中來。鄉村發展需要青年,希望更多青年人投身基層,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活力,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