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海現在是湛江中冶寶鋼的一名職工,認識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有兩個好,一是功夫好,二是廚藝好。這位曾經榮獲個人一等功的特種兵在1998年光榮退役后,工作之余鉆研廚藝,數年后成為一名頻頻在廚藝技能大賽中攬金獲獎的“廚神”。值“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兵的傳奇人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玉海為朋友做大餐。 受訪者供圖
英勇戰斗
榮獲個人一等功
“部隊就像一個大熔爐,可以煉鐵成鋼。”雖然退役多年,但張玉海回憶起短短的幾年軍旅生活依然深情滿滿。
張玉海是山西太原人,1993年在河北邯鄲入伍。在經過三個月艱苦的新兵連訓練,他因在散打、自由搏擊、狙擊等訓練項目表現優秀,成為武警特戰隊中隊的一員。在這里,張玉海和戰友們同吃苦、同訓練、同勞動、同作息、同吃一鍋飯,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武警特戰隊的訓練特別苦。”張玉海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幾個班比賽去深山老林開展為期一周的生存能力訓練,當時每人只配兩天的口糧和水,“口糧吃完了就吃吃野果、打兔子。兔子很少很難打,餓起來了什么都能吃,樹皮、樹葉都往嘴里塞。”有一次,他和戰友打了一只兔子,高興之余犯了愁:沒火沒鍋怎么煮熟呢?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利用鏡子把太陽光聚集于一點點燃木渣,再把火引起。當柴火把兔子烤熟后,大家開開心心地享用時,他覺得前所未有的滿足,“當時我就想,當一個廚師也挺好的。”張玉海說。
后來,在一次追捕行動中,張玉海受重傷仍然頑強戰斗,最終在大家的配合下把不法分子繩之于法。而張玉海也因傷勢過重,被送往醫院搶救了三天三夜。等他醒來的時候,身上纏滿了繃帶。與死神擦肩而過,張玉海收獲了鮮花與“個人一等功”的榮譽。
轉戰幕后 讓戰友吃飽吃好也是“硬仗”
傷好后的張玉海被調到炊事班任司務長。從榮獲一等功的“英雄”到掌管鍋碗瓢盤的“司務長”,張玉海很快就調整了心理狀態。他說,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新生活,是部隊教給他的另一種生存智慧。
“剛去炊事班,我一進食堂的門,就看到土豆堆成小山,好幾個士兵在切土豆絲,幾個炊事員在幾口大鍋前炒菜,空氣里充滿濃郁的煙火氣息。這種忙碌也像打仗一樣。”第一次到炊事班上班,他就發現炊事班也是一塊需要守好的“陣地”,這里關乎辛苦訓練了一天的戰友們能不能吃好吃飽、營養是否均衡。為了讓戰友們吃上美味可口的飯菜,張玉海盡可能抓住每一個學習廚藝的機會。除了向有經驗的炊事員請教外,他還去書店買了一堆有關烹飪的書,深鉆細研,不厭其煩地嘗試各種菜式和調味;他經常和各地的戰友交流探討各地不同風味的小吃和主食。他還經常利用外出的機會,向部隊外面的大廚學藝。
在張玉海的心中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他希望能讓戰友們吃上美味的飯菜,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當戰友告訴張玉海,說部隊就像家一樣,而最能體現家的溫暖的地方就是食堂時,張玉海心中欣慰極了,“這是對我工作無上的贊譽”。
熱愛生活 憑廚藝收獲愛情與友情
1998年,張玉海退役回到地方。這些年雖然走過幾座城市,換過不同的工作,但他一直保持著在部隊的生活習慣:每天把房間收拾整潔,床單折成“豆腐塊”,早上打拳半小時,然后洗澡上班。對廚藝,張玉海的熱情從未消減。2017年,獲深圳第二屆中華地方特色小吃大賽冠軍、2018廣東廚藝烹飪技能大賽一等獎,2020年通過國際職業人才資格認證,成為一名行政總廚。
每一個廚師都有一顆溫暖有愛的心。張玉海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便是給朋友們當廚師。他喜歡熱鬧,常常周末約朋友們到家里小聚,他會先根據人數、生活習慣等先列一張菜單,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口味,然后根據這張菜單準備食材。聚會的當天,他總是最忙的那個:一大早去市場采購肉菜果蔬,然后進行清洗、分類;先處理肉類,該煲湯的煲湯,該剔骨的剔骨,該去鱗的去鱗;蔥姜蒜等香料、生粉、料酒、醬油、老抽、油、鹽等,準備齊全……“生活就應該這樣,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張玉海說,當豐盛的飯菜端上桌,聽著朋友們的贊美,看著朋友們吃得開心,他就開心。
他的熱情好客讓他收獲了不少朋友,同時也收獲了愛情和婚姻。2016年7月,他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了一位姑娘,他知道她是海南人,專門為她做了幾道口味清淡的粵菜,沒想到就因此獲了一顆芳心。
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普通人,每天好好吃飯,讓身邊的人吃到合口的味道,是一件頂頂重要的事情。“廚藝讓我具備了讓親友們快樂的能力,這讓我感覺很幸福。”張玉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