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大暑節氣剛至,廣東多地進入“燒烤”模式。7月25日,廣州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截至當天13時25分,全省已啟動144個高溫預警信號,其中有31個高溫紅色預警。
“超級熱浪”也正在歐洲、美國等北半球各地肆虐。極端高溫的成因是什么?未來仍會高發嗎?7月22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研究員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大氣環流型和全球變暖協同導致了超級熱浪事件。
“熱穹頂”是超級熱浪最關鍵原因
7月22日,王春在研究員團隊在地球科學領域學術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以2021年北美超級熱浪事件為例,揭示了極端高溫的形成機制。
據王春在介紹,研究團隊利用逐日的大氣再分析資料,定義了與北美超級熱浪事件發生發展相關的大氣環流異常模態,重建了事件發生與演變過程,確定了大氣環流異常信號的來源。
科研人員發現,從物理機制角度來說,局地“熱穹頂”形成是超級熱浪事件發生的最關鍵原因,而引發“熱穹頂”的異常大氣環流信號則主要來自于北太平洋和北極,并與北極極渦的異常活動有關。
何為“熱穹頂”?王春在說,這一現象是指高層大氣熱高壓在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動,高壓與附近低壓之間的大氣環流形成了穩定的“Ω”型,“高壓像個罩子一樣把熱空氣蓋在熱浪發生區域,同時阻止了冷空氣進入,使熱穹頂里的溫度越來越高,從而引發熱浪或超級熱浪事件。”
“靠近地面的低層空氣被地面加熱后,在熱穹頂里上升,但是由于上層是高氣壓,又被上層的高氣壓壓回地面,如此這樣的循環導致熱穹頂里的溫度越來越高。”王春在進一步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