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治肝炎 健康你我”。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是維持身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有著強大的功能,包括解毒、代謝、分泌和排泄膽汁等。肝臟不僅在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激素的代謝方面發揮核心作用,還具備分泌、排泄、生物轉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肝病卻一直是我國居民高發病和常見病。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遠離“肝”擾呢?記者采訪了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龐增。
什么是肝炎?
龐增表示,肝炎,顧名思義就是肝臟有炎癥了。當多種致病因素使肝細胞受到損傷,引起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并發生肝臟功能指標異常時,就會導致人體出現肝炎。
(資料圖)
龐增介紹,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雖然病毒種類不同,但都足以對人構成嚴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給全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
肝癌,癌癥中的“沉默殺手”
龐增提醒,由于肝臟上沒有痛覺神經分布,讓人體難以察覺到輕微的肝臟損傷,因此肝病早期隱匿性很強,幾乎無明顯癥狀,人們或許會有食欲稍差、消化不良、輕度乏力、睡眠稍差等癥狀,往往無法引起足夠重視;當肝臟被持續透支后,則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一旦出現肝區疼痛、皮膚黃染、腹水等癥狀,都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他接診的不少患者,發現上述癥狀時已是肝癌中晚期,不免令人惋惜。
因此,“早”是肝病治療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平常注意體檢是發現肝癌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沉默殺手”扼殺在萌芽中,這樣才能盡量地減少疾病帶來的不利影響。
改掉這些壞習慣才是明智之舉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龐雅君表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臟器官,有1500多種生理功能。但它又是個隱忍的“硬漢”,即使肝細胞損壞70%,人也未必會感到不適。愛護肝臟,改掉這些壞習慣才是明智之舉。
不要晚睡熬夜。晚上11點后是肝臟自我修復的關鍵期,熬夜會讓肝臟疲憊不堪。建議睡覺是最好的“養肝藥”,保證23點至凌晨2點的睡眠,成人每晚應睡夠7小時。
注意控制體重。過多的脂肪會將肝細胞圍堵起來,使其無法正常從血液中獲得營養。建議體脂指數(BMI)控制在23.9以下,堅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并做到均衡飲食。
不生悶氣。中醫認為肝主情志,怒者傷肝,國外有研究發現易怒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建議遇到負面情緒要釋放出來,平時上班學習要提高效率,減少焦慮抑郁悲觀憤怒等負面情緒。
不要胡亂吃藥。藥物引起的肝損害占10%,一些看似安全的補藥包括中藥都可因誤服和濫用埋下隱患,建議遵醫囑服藥,不亂用補藥和保健品。
不要吃發霉的食物。黃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兇手,建議玉米、小麥等糧食發霉后就不要吃了,平時吃堅果遇到有苦味或者是其他異味,一定要馬上吐掉并漱口。
不要忽視接種肝炎疫苗。病毒是肝臟的大敵,其中乙肝、丙肝最兇險,若不加以治療,每4個慢性乙肝的患者就有可能一個人死于肝癌或肝病。建議及時接種疫苗,減少在外就餐,飯前洗手都有助于遠離肝炎病毒。
每年定期體檢。健康體檢是早發現肝臟疾病的有效措施,建議40歲以上的人,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長期服藥,有肝癌家族史,長期飲酒的人更應重視體檢。少吃甚至不吃高熱量飲食,杜絕暴飲暴食。攝入過多脂肪、高熱量食物都會讓肝臟悄悄長胖,建議少吃高油、高糖食物、豆漿、魚湯、綠葉菜、水果、谷物、豆類與乳制品,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