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把湛江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把文化傳承視為己任。今后我會繼續進一步研究推廣、傳承弘揚底蘊深厚的湛江地方歷史文化。”
(相關資料圖)
7月31日,記者對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廣東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海洋大學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粵西府縣舊志叢書”編委會執行主任蔡平進行采訪,聽他講述與湛江的情緣。
蔡平教授在工作中。
談愛書
個人藏書已近4萬冊
蔡平從小與書結緣,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書之人。
蔡平的父親是上世紀5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母親是小學語文教師。他自幼便喜歡翻看父母的藏書,雖然當時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逐漸培養起了對書本的一種特殊興趣。讀大學期間,他受《古代文學》《文學概論》課程的影響,對古書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時大學校園有一家書店,規模很小,但我這個專業的好書很多。每逢課間,我總是利用那10分鐘休息時間跑到小書店翻書,遇到愛不釋手的,便從家里寄來的每月15元生活費中擠出一點錢來買書,到畢業時居然買了100多本專業書?!辈唐酱髮W畢業后被分配到徐州煤炭工業學校工作,因一次意外,他省吃儉用買下的那些專業書幾乎化為灰燼,他為此心疼了好久。
2005年到廣東海洋大學工作時,蔡平通過集裝箱托運的方式,把自己在上海和在徐州家里的藏書運到湛江。來湛后,蔡平又在網上購買了大量古代文學、中國史、文獻學、嶺南文化等各方面的專業書,現在,他的藏書已近4萬冊。在廣東高校教師中,能有如此龐大數量的個人藏書是不多見的。他說:“這些年我能夠在嶺南文化,特別是在湛江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上取得一定成績,是與我長期的資料準備分不開的。人文學科的科研工作,離不開豐富的文獻資料。沒有這些,一切研究可以說是寸步難行?!?/p>
談湛江
一見鐘情一見如故
蔡平來自遼東半島的大連,不知不覺間,他到湛江工作生活已經17年了。
蔡平至今仍記得自己初來湛江那一天,便是去霞山觀海長廊。他回憶道:“上午近11點,正是漲潮的時候,湛藍的海水沒過了剛栽種不久的紅樹林幼苗,魚兒在清亮的海水中嬉游,麻斜海灣像寬闊的綢帶,蜿蜒向北延伸。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內心暗暗作出了決定——就選湛江了!后來,我放棄了接下來對其他城市和大學的考察,把自己隨身帶著的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開出的畢業生就業協議,欣然交到了海大人事部門?!?/p>
蔡平笑著說:“我對湛江可以說是‘一見鐘情’。湛江有美麗風光和深厚文化底蘊,是一座讓人來了就舍不得離開的城市。來湛江工作和生活,對我來說,就好像回家一樣。”
談研究
發掘整理研究傳承雷州文化
2018年初,蔡平通過調研并查閱大量文獻,將當今傳世的湛江、茂名兩市地方舊志書目整理出來,并制定了整理條例。廣東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13位從事文獻學、古代文學、歷史語言學等學科研究的研究人員按照先雷州府部后高州府部的順序,分頭展開整理工作。整理稿初步完成后,由蔡平審稿,然后提交出版社。這套舊志整理成果定名為“粵西府縣舊志叢書”,分別由鳳凰出版社和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蔡平參加了在廣州召開的“地方文獻保護與整理出版研討會”,在會上作了關于“粵西府縣舊志叢書整理與出版”的主題發言,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贊許。
方志文獻整理與研究,對整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整理者既具備基本的文獻學知識,又具備一定的文獻閱讀和理解能力,對方志中所涉及的百科知識都要有必備的基礎知識。蔡平一面承擔著舊志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一面還要負責給所有整理者整理出的書稿進行審稿,如果不是對舊志古籍高度熱愛,很難堅持下來。
“我們應該對此投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讓地方舊志整理變成一件大眾關心并認可的事?!辈唐奖硎荆淼胤脚f志是一件澤被后世的事情,對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發展都是功德無量的,“雷州文化作為歷史底蘊最深厚、發展脈絡清晰,影響也最為深遠、最具代表性的湛江本土文化,發掘它、整理它、研究它、傳承它,是每一個湛江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