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0日,受臺風“木蘭”影響,一場特大暴雨襲擊湛江,市區不少路段出現積水,汽車被堵塞;電動車要繞道而行,步行的市民出行困難。
滂沱大雨引發內澇是許多城市的通病,治理城市內澇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和安全問題。湛江治理城市內澇花了大氣力,下了大功夫,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因為城市歷史久遠,存在排水管網建設滯后、歷史欠賬較多等問題,造成市區某些路段一下大雨便被淹,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
城市內澇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公認的大難題。據國家水利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超過180座城市受淹或發生內澇。加強城市內澇治理刻不容緩,首要轉變認識,治理內澇并非簡單的排水,它涉及源頭減排、通道建設、應急管理等多方面,是一項跨地域、跨部門的重大工程。在治理過程中不能只算短期的“成本帳”,而要算長期的“發展帳”。要重在抓好城市排水管網和泵站建設、排澇通道建設、防洪設施建設等,這些工作到位了,不僅能拉動新老基建投資,培育經濟新動能,還能顯著改善內澇現象,降低災害損失,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城市內澇治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統籌規劃,久久為功。既要抓好硬件改造,也要重視軟件升級。近年來,我們湛江和其他城市一樣,試點海綿城市建設,擴大公共綠地,修復天然水系,不僅美化市容,也能有效滲水蓄水。強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重點,只有排澇通道管網通暢,有足夠的排水分流能力,自然能夠降低城市內澇的發生風險。要嚴格按照科學規劃一步步推進,對重點積水路段要實施分批治理,一段時間集中完成一項工程,持續不斷推進,就會將內澇點一個個攻克。要加大智慧城市建設力度,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對內澇實時監測調控,不斷提升防突減災能力。要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加強極端天氣預警信息發布,向市民普及防洪減災知識,做到關口前移,在預防上下足功夫。
城市內澇有歷史的、現實的原因,要徹底根治需集各方面智慧,共同尋求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