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大眾健身意識提升,健身需求正不斷激發。欣喜聽聞,為了滿足更多群眾健身需求,“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實現全市“15分鐘健身圈”。
如何去搭建“15分鐘健身圈”?個人認為,首先要“硬”與“軟”一起做文章。“硬”是指硬件建設:如建設好大型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或公共游泳池等健身設施,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有各類體育場地設施數量2.31萬個,其中市縣級有大型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或公共游泳池(館)28個;如整合綠道、碧道、公園步道、古驛道等資源,推進健身步道建設;如加大鎮村廣場建設,配備好健身器材。“軟”是指軟件建設,如進一步加大國民體質監測站建設。每年通過國民體質監測站,對全市人民進行抽樣體質監測和體能達標測試,并利用監測和測試的結果,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體質的人群,開出合理的運動處方,達到科學健身的效果。
建“15分鐘健身圈”還可以政府搭臺,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通過民間資本興建一批羽毛球館、健身館、游泳池等體育設施,對政府建設健身設施做有益的補充,盡可能多為群眾提供休閑、鍛煉場所,更好為群眾服務。
搭建方便健身圈,小區的參與少不了,小區可以充分利用公共空間,在綠化好的基礎上科學搭配體育健身設施,讓居民下樓就可健身。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居住小區不斷加強和完善健身設施建設,大大方便了居民散步等健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