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按照省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湛江市人大常委會連續5年開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今年,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深入推進愛國衛生工作的主題,精心組織全國、省、市、縣、鎮五級人大代表集中履職。(據8月22日《湛江日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代表人民,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升人大工作成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但難就難在,如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回顧今年“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一個“心”字尤為亮眼。
今年,湛江市人大常委會用一波“走心”操作,找到了人大代表作用轉化的方程式——把群眾的“心上事”,變成代表的“上心事”。
群眾遇到“急難愁盼”,往往有“心頭大石”之感,壓得人寢食難安。這樣的事,便是群眾的“心上事”,自己往往無計可消除。“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為群眾解決“心上事”,人大代表責無旁貸。而要把群眾的“心上事”辦好辦實,關鍵是要從“心”出發,做到“上心”,即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用“心”去辦。
將“心上事”變成“上心事”,可不是把兩個字換個位置那么簡單。“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在轉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切實推動代表成為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
讓代表做問需于民的“知心人”。要為群眾解決“心上事”,首先就要做到問需于民,弄清楚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湛江市人大常委會的精心組織和推動下,“全市97.1%市、縣、鎮班子領導的人大代表參加主題活動”。“頭雁”領飛之下,湛江交出了“主題活動期間,全市組織開展代表活動1756次,代表參加活動12371人次,121個鎮(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開展活動336次,1170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活動1406次,15個網上聯絡站開展活動14次,共接待群眾5290人次”的“硬核”數據。這也成了代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的一個縮影。正是通過扎實地問需于民,人大代表成了群眾的“知心人”。群眾心上壓著怎樣的“大石”,自然一清二楚。
讓代表做為民服務的“貼心人”。問需于民,是為了更好地為民服務。“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不僅為代表履職提供了重要載體,還推動了代表深度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探索。人大代表成了職能部門與群眾之間的一座橋,通過監督落實、深度參與,有效推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更為關鍵的是,在這過程中,代表的使命感、責任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代表在心中厚植了“以百姓心為心”的為民情懷。對于人大代表而言,以百姓心為心,做群眾“貼心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這就打通了把群眾“心上事”變成自己“上心事”的“轉化通道”。“上心”,不僅是把“心上事”放在了心上,從本質上說,更重要的是把“群眾”放在了心上。
讓代表做辦事利民的“暖心人”。解決群眾“心上事”,光“上心”還不夠。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就要干在“實”處、落在“事”上,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辦好每一件利民之事。從報道中的事例可以看到,“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聚焦群眾反映的每一件事,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單”變成代表履職的“任務單”,再把“任務單”變成問題解決的“成績單”,形成了“收集問題、調研反映、跟蹤監督、解決銷號、跟蹤問效”的閉環。“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958條,目前已解決1076件,解決率超過55%,剩下的大部分已轉交政府相關部門辦理”,這就是湛江各級人大代表合力交出的“成績單”。用代表的“履職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代表成了群眾的“暖心人”。
群眾的“心上事”,就是代表的“上心事”——在這“走心”的轉化中,人大代表的作用得以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得以彰顯,各級人大肩負的使命也得以實現。期待“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主題活動能繼續出新出彩,探索形成獨具湛江特色的“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