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幼兒園就要開學了。每年的入園季,在幼兒園門口,都能看到不少寶寶哭得稀里嘩啦,緊緊地摟著媽媽的腿不撒手,不管怎么哄,就是不肯進幼兒園,這種抵抗去幼兒園的行為往往會持續好幾周,家長會感到非??鄲溃踔潦羌m結是否要繼續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該如何度過入園焦慮期呢?記者采訪了市第一幼兒園廖永俊老師和市第三幼兒園的譚璐欣老師了解到,入園焦慮是大部分寶寶都會有的情況,家長要充當重要角色,盡量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并且要相信幼兒園、相信老師,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
【資料圖】
心理方面
消除孩子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譚璐欣老師認為,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對未知環境的恐懼,離開了熟悉的家和環境,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對幼兒園產生了抗拒。對此,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可以多夸夸老師,要告訴孩子,老師很會講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增強孩子對老師的信任。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熟悉環境,如果不允許,可以帶孩子在幼兒園外圍走走,和孩子一起愉快地暢想未來在幼兒園的快樂時光?,F在有很多以幼兒園生活為主題的幼兒故事繪本,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這類發生在幼兒園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里可以交到好朋友、有好玩的游戲,激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向往。
孩子回到家后,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伙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游戲了?在幼兒園吃什么好吃的?家長以平靜并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社交方面
引導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進入幼兒園后,孩子就要過集體生活,這讓許多孩子無所適從。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廖永俊老師建議,家長可平時會帶孩子到小區花園和鄰居孩子一起玩,入園前還經常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活動,特別是小孩子多的地方去玩,例如海灘、公園,或有孩子的同事朋友家,讓孩子習慣接觸陌生的孩子,甚至學習應對和陌生小朋友的爭執與沖突??傊?,讓孩子出去多跟小朋友玩,會讓孩子更合群,更適應新環境。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遇到問題會表達,比如和某個小朋友發生矛盾了,會向老師講述事情的原委,而不是只會哭。想上廁所了,想喝水了等問題,能及時的向老師表達,而不是默不作聲委屈自己。如果寶寶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不但容易吃虧,還可能情緒更不好。
家長要教孩子學會禮貌用語,幫助孩子形成謙和、合作、互相幫助等美德,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不要爭搶玩具。家長要及時幫孩子修剪指甲,以免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時抓傷其他同學。
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教會孩子學會吃飯、如廁、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
廖永俊老師建議,在孩子入園前,家長要注意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飯、上廁所、穿衣、穿鞋,這是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過得開心的第一步。家長不要認為孩子進了幼兒園后老師會包辦一切,也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鍛煉的機會,要增加孩子自主活動的愿望。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能力,家長還是要以多鼓勵的方式為主,讓孩子愛上自己吃飯,可以變化著花樣做一些孩子愛吃的飯菜,激發他主動吃飯的欲望。
孩子入園之前,家長要培養好他獨立上廁所的能力,想上廁所時知道主動去,自己會穿脫褲子等。孩子入園后若還不能獨立上廁所,若是因此頻繁尿褲子,自己難受不說,若被小朋友嘲笑,會很傷自尊心,甚至會引起孩子排斥幼兒園。
父母教孩子分辨鞋子的左右時會遇到一點兒波折,孩子常常會分不清左腳右腳,因為他的觀察力還不夠,不太能夠分清楚細節上的差別。你可以引導他找一找兩只鞋子的不同并讓他記住,多重復幾次后他就能分清了。家長要知道,孩子一時穿不好不要緊,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讓孩子學習穿衣穿鞋的技巧。
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內,要調整孩子的起居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一致,比如晚上早睡、中午午睡、自己吃飯、上廁所等,避免入園后孩子面對多種改變而難以應對的情況發生。
家長注意
這幾個誤區不要踩
誤區一:過分遷就孩子,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不上幼兒園
不少剛入園的孩子對幼兒園有抵觸情緒,每天早上起床都哭鬧著不愿去幼兒園;還有的孩子對上幼兒園的態度忽冷忽熱的,一會想去一會又不要去。有的家長心疼孩子,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不上幼兒園。譚璐欣老師認為,無論孩子有怎樣的情緒表達,家長千萬不要一味遷就孩子,要做到“溫柔而堅定”,堅持送孩子去上學。譚璐欣表示,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會采取哭鬧、裝病等方法來迫使家長就范,對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確一件事,那就是上幼兒園是必須的,是不可以商量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工作賺錢,寶寶要去幼兒園學知識,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要完成。”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觀念。
誤區二:用哄騙的方法送孩子入園,說話不算數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入園,說謊哄騙孩子,“你吃完早飯就可以回家了”“下午放學爸爸第一個來接你”,孩子對家長的話深信不疑,開心入園,結果期待變成一場空,第二天上學時鬧得更兇。譚璐欣老師認為,家長要講信用,絕對不能對孩子說謊。剛入園的孩子失去了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的感覺,會產生分離焦慮,如果發現家長騙自己,會更加抵觸去幼兒園,此外,家長說話不算數,也會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譚璐欣建議家長,應多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只是暫時和爸媽分開,放學了就能再見面,同時,對于剛入園的孩子,家長盡量不要推遲接送孩子的時間。
誤區三:家長過分焦慮影響孩子情緒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剛入園不適應,會設想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飯、不和小朋友玩,越想越焦慮,這種焦慮往往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心中也充滿了不安,更加不愿意去上幼兒園。廖永俊老師建議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孩子上幼兒園,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節點,不需過分焦慮。此外,譚璐欣老師建議,幼兒園可以在開學前多和家長交流,向家長推送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需要準備的物品清單、科學育兒小知識等,還可以進行家訪,提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孩子先見面熟悉,也有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
關鍵詞: 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