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金沙灣景色迷人,空氣清新。記者 李波 攝
“天好藍,讓人心曠神怡!”幾乎每一位來湛江的客人下飛機后都有這樣深切的感受。
“被‘湛江藍’治愈了。”“湛江,名副其實的‘天空之城’”……湛藍的海、湛藍的天,不僅是城市名片,也是市民的驕傲。朋友圈中,經常刷屏的“湛江藍”總能吸引“點贊”無數。
(資料圖)
近年來,湛江產業發展迎來高光時期,寶鋼、中科煉化等“巨無霸”項目相繼達產增效。與此同時,湛江生態環境依然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空氣質量連續多年領跑全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湛江港灣等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
2021年,湛江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為98.4%,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改善程度全省排名第一。2022年1-8月,湛江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AQI達標率為99.2%,PM2.5濃度為18μg/m3,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治舊+控新” 守好“湛江藍”
短跑運動員每提升0.01秒,意味著要付出無比艱辛的努力。空氣質量的改善亦如此,1個百分點的提升,背后都深藏辛勤與汗水。
“十三五”以來,湛江重大工業項目相繼投產,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大幅增加,城鎮化快速發展。湛江環境空氣質量卻始終穩居全省前列,空氣優良天數逐年提高。守好“湛江藍”,秘訣就是“治舊”和“控新”。
近年來,湛江市生態環境部門瞄準源頭,綜合施策,持續加大涉VOCs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鐵腕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312家“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進行綜合整治,整治生物質鍋爐389臺、淘汰燃煤鍋爐101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62909輛。
與此同時,督促上馬的大項目采用最高的技術指標、實施最嚴的環保要求、采取最周全的降污減排防控措施。項目建設前指導企業優化生產和污染治理工藝、建設中實施提標升級改造、建成后挖潛增效,盡可能將排放物“吃干榨凈”。
如今,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企業環境治理達到國內同行業“天花板”水平。其中,湛江鋼鐵大氣污染物實現超低排放,優于國家標準50%以上,固體廢物零出廠,成為全國首家廢水零排放的大型鋼鐵企業;中科煉化項目相關指標排放分別較環評批復減少33%-73%、18%-54%;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大氣污染物計劃壓減20%以上,廢水排放量從最初設計的4200萬噸/年壓減到430萬噸/年以下,比原計劃減少89%以上。
做好服務助力綠色發展
“以前是我們到生態環境部門和窗口跑環評,現在他們主動找上門,問我們有什么困難,手把手教我們怎么做。”湛江中捷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2萬噸/年新材料項目負責人趙靜如是說,并表示對項目在湛江如期投產充滿信心。
環評審批既是項目開工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關口”。市生態環境局在嚴控“兩高”項目準入的同時,精準跟進做好重大項目建設服務。成立重大項目環評工作專責小組,主要領導帶頭服務,建立健全縱向對接溝通、橫向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實現從企業申報后組織環評審查的“裁判員”,到提前介入、全過程跟蹤指導、及時解惑釋義的“服務員”的轉變,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新型服務,有效推動廉江新能源(選址)、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寶鋼氫基豎爐、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烏石油田二期開發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通過環評審批,獲得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廣東東島新能源公司年產20萬噸動力與儲能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在選址之初,市生態環境局就主動前置服務,從“三線一單”區域布局等方面提出項目選址的建議。“該建議對我們幫助很大,避免了日后項目落地建設才被否決。”廣東東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其修說。
今年以來,穩增長面臨極大挑戰。市生態環境局主動作為,制定出臺優化服務保障“十項措施”,對96個納入省市的重點項目,實行“一項目一專員”點對點靶向服務,加快推進項目落地,為穩住經濟大盤、助力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