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特教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受訪者供圖
為深入開展2022年湛江市網絡文明宣傳季系列活動,由市委網信辦、市婦聯共同主辦的2022年湛江市“匯聚港城正能量 爭做巾幗好網民”評選活動于今年7月啟動,吸引了全市各行各業的婦女網民報名參加。經過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綜合審定、名單公示等環節,“2022年湛江十大巾幗好網民”及“2022年湛江十大巾幗好網民提名獎”名單近日正式揭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中,嶺南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石夢良榜上有名,獲評“2022年湛江十大巾幗好網民”榮譽稱號。“所有孩子都是天使,他們之間沒有不同。”9月10日,記者在采訪石夢良時了解到,堅持有愛無礙的她,創辦“3+2”特教志愿服務隊,開展一系列特殊兒童服務的公益活動。
用知識回報社會
據悉,本科和碩士皆主修心理學的石夢良,秉持著“用知識回報社會”的熱忱之心,選擇教書育人。她認為,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傳遞與運用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用自己的才學影響下一代年輕人,讓心理學更廣泛地服務于社會,才是她實現自我價值的初衷。
當得知嶺南師范學院要新開設“特殊教育”專業時,石夢良自告奮勇,主動選擇任教。讀博期間,石夢良舉辦了一系列關于特殊教育的公益講座,邀請專家前來演講。濃厚的學術氛圍讓她接觸到了不少特殊教育方面的權威人士。她逐漸認識到,特殊教育不該僅停留在學校層面,更應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她學成歸來后,對特殊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愈發強烈,用自己的方法培養出許多專業認同感很強的畢業生。
石夢良一直將特殊教育作為自己的信仰去播種、去傳承,通過指導學生獨立主持課題和參與課外科技競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她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具有自主創新性的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業認同感。在課堂外,石夢良策劃和籌辦了“3+2”特教隊,培養學生們以特教志愿者的身份去接觸特殊群體,將專業運用到實踐,讓學生在幫助特殊兒童的過程中增強專業自信與熱愛。
成立特教志愿服務隊
自2018年成立“3+2”特教志愿服務隊以來,石夢良致力于多種志愿服務形式,與湛江市殘疾人聯合會、廣東海洋大學愛心社及法律援助協會等單位共同開展了“全國助殘日活動”“孤獨癥關注日”“觀影識特教”等多個特殊教育知識宣導活動,為弱勢群體發聲,提高社會對他們的接納度。
“3+2”特教志愿服務隊在石夢良的帶領下堅持開展“以師之手,與子通行”“隨班就讀兒童影子老師計劃”“周末義務幫教”等多個殘疾兒童志愿幫教活動,讓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打開心扉,讓他們感受世間的情與愛、熱與暖,不斷地引導他們產生接觸世界的自主意識。
融合教育是石夢良一直研究的領域,這是讓孩子們打消內心差異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共拼一幅圖、共畫一幅畫,“融合游園會”,讓普通孩子和特殊兒童一起參加親子活動,收獲了來自家庭的諸多支持。活動中,友誼之橋的建立使更多家庭關注、理解和接納特殊群體。做特殊教育知識宣導活動時,石夢良會將孩子們自主烹飪與制作手工作品分享給路過參與的市民,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群孩子與普通孩子一樣,充滿著豐富的智慧與想象力,渴望表現自我,也期待收獲贊美。
石夢良持續關注著特教班的學校動態,為他們提供師資力量的補充,同時建造了大學生實踐基地,定期派支教老師去康復中心協助教學和干預。毫無經費來源,僅憑師生們愛與信念的堅持,由前期每周治療3例個案到如今每周能治療11例個案,這個志愿服務隊伍在不斷壯大。
搭建線上公益平臺
據介紹,石夢良為廣泛宣傳特殊教育知識,助推殘疾人群體的社會接納度,自主創辦了“嶺師3+2特教隊”公眾號,建設“活動回顧”“特色欄目”“隊伍動態”三個專欄,在線上定期發送推文進行特教知識宣導、宣傳公益服務活動,為大眾提供特教知識學習通道。如今,該公眾號總瀏覽量已逾萬次。
石夢良也是一名線上志愿者,義務提供線上志愿服務、免費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招募培訓志愿者,曾多次獲新華社“新華視點”“廣東殘聯”“廣東新風采”“特教之窗”等平臺宣傳報道。
“對我來說,特教不僅僅是自己的一份事業,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更是為了實現萬千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心愿。”石夢良表示,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大眾主動去關注,讓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讓社會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
問及未來目標時,石夢良希望能有更多其他專業的學生加入志愿服務隊,“未來,我們團隊將招募更多優質師資力量,用更為新穎的方式記錄關愛特殊兒童的成長,讓社會上更多普通人關注、理解并接納特殊兒童,給予他們愛與幫助,更好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