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9月11日《湛江日報》報道:吳川市王村港鎮米樓村,近年來創新發展思路,踐行生態優先理念,大力建設文明新村,成為當地美麗宜居生態村之一。
米樓村,顧名思義的話,就是“有米又有樓的村莊”,而實際上,由于地少貧瘠,該村種不出多少稻米,卻“種”出了不少樓房。但由于過去村場缺少統一規劃,顯得雜亂無章,且污水橫流,路爛水臭,因而在很長時間內,該村給人的印象是“只見新樓不見新村”,頗有點“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賞”的意味。好在該村的有識之士——外出鄉賢們看到問題癥結所在,從2018年開始,帶頭捐款并發動村民籌資,爭取鎮政府支持,帶領村民對村場進行一系列“生態美容”∶建硬底化村道,建污水處理池,建森林公園;逼仄無路變曲徑通幽,光禿污臭處變綠地生香,村前村后低洼地建花欄護墻……
昔日臟亂使人愁,如今宜居樂悠悠。米樓村這個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生態美麗的新農村,其美麗蝶變的密碼在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米樓村地處一個小山坡,原始村道彎曲狹窄,拆建難度十分大,但他們減少大拆大建,依山就勢建硬底化村道,不傷害村民之間的感情。他們在求新求變的同時,不忘做好“古舊”文章:修葺破舊的古建筑,保護古跡文化;保護村場的古樹名木;對所有沒拆掉的舊墻古屋,或就地改造,或添上墻繪,進行美化亮化。米樓村地處坡地,于是他們就著“步步高”的地勢來整體謀劃“美容”大計,見縫插綠,層層鋪綠,細細“繡花”。
米樓村變高了、變靚了、變香了,道出了鄉村生態宜居的真諦:生態宜居,應著力在“宜”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
生態宜居是鄉村的幸福所在、魅力所系、永續所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村容整潔側重于外表的干凈整潔,而生態宜居則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對村容整潔“質的提升”。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要科學把握美麗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努力實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實現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傳統之美與現代之美的有機統一。
米樓村當前正在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全面提升鄉村風貌,創建美麗旅游山村。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文明新村,正在展示其獨特的魅力。在此,筆者祝愿米樓村民,吃著甘蔗上樓梯——步步高來步步甜!祝愿湛江涌現越來越多的生態文明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