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嶺村景色宜人。
九月,吳川市吳陽鎮蛤嶺村十里荷塘的荷花雖已稀落,但游人仍忍不住贊嘆該村之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在荷塘綠樹,美在人文環境,蛤嶺村幾百畝荷塘繞村,目前景致雖異于“三秋桂子”,卻也呈現“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優美幽靜。該村作為全國文明村,已成為外出創業村民慰藉鄉愁和感受歲月靜好的“后花園”。
喜看蛤嶺“后花園”
“窗外日光彈指過”,記者日前與蛤嶺村幾位村民觀覽全村風貌,一起坐在村場榕樹下拉家常、話發展,在日光流淌中感受蛤嶺村的華麗轉身。
放眼一望,無盡荷塘、環村公園、成排新樓,一派勃然生機。村干部陳康華說,20年前,蛤嶺開始創建生態文明村,陳華等鄉賢帶頭捐款2300多萬元,幾年間建成了高標準的環村大道、大門樓、文化長廊、公廁、集體豬舍、地下排污、文化中心、小公園、商業街、十里荷塘、新農村展館和生態園等設施。近10年又追加1000多萬元,建成環村生態公園等一批項目。
陳康華興致勃勃地說,現在每年鄉賢投入的維護費就達80萬元,全村環境干凈、綠色、生態、美麗、宜居,成為全村外出創業人員想“常回家看看”的美麗家園和人在他鄉思念的“后花園”。
剛嫁到村里的姚華婷走了過來,她說,生活在蛤嶺村,可領略到美麗江南水鄉的風情,還可感受大自然生態的優美與和諧,不是花園勝似花園!
笑談發展“動力源”
舉座歡悅,妙語解頤,大家的話題漸漸轉到蛤嶺村人創業興村上來。陳康華笑著說,全村1400多人,或讀書興家,或外出創業,這是蛤嶺村今天發展變化的最大“動力源”。
令記者大吃一驚的是,圍桌而坐的4位村民中,竟然三位是“老板”,一位是“老中醫”。
緊挨記者的陳聰,年近四十,在深圳創業20年,卓有成效,也多次捐款支持村子發展。
80多歲的村民陳祖佳,改革開放后就到商海里闖蕩,成為有名的“吳商”,20年前把事業交給兒孫輩,自己回村頤養天年。
而留在村里當干部的陳康華,也耐不住寂寞,包租土地約1000畝,發展現代農業,當地小有名氣。
“席間花影坐前移”,臨近中午,聽完一個個精彩故事,記者望向花園般的村場,只見一棟棟漂亮的樓宇別墅,在秋日陽光下熠熠發光,紅綠相映間,展現出活力和氣勢。
蛤嶺村遠近聞名,有兩大突出特征:一是國家級文明村,著名的旅游村,二是全村經商創業成風,涌現出眾多的成功企業家。“老中醫”陳壽乾笑著說,蛤嶺人才輩出,村風積極向上,鄉村發展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