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到來,聚餐喝酒,通宵打牌,外出旅游,徹夜游戲......
【資料圖】
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習慣被改變,人體的"生物鐘"被打亂,各種“節日病”也會悄悄襲來。由于氣溫、環境、情緒、飲食、起居等方面與平時發生變化,使身體不能適應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反應。
哪些是不當的飲食行為?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與健康關系最為密切。飲食不當容易損傷脾胃功能,引發很多疾病。節假日期間容易出現哪些不當的飲食行為呢?
●飲食寒熱不適度。過食性味寒涼的食物或冷飲冰凍之品,過食辛溫大熱的食物。
●飲食五味不適度。過咸、過甜、過食辛辣刺激。
●飲食不規律。宋代張杲《醫說》中所載“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與現代營養學主張的“少食多餐”不謀而合。孫思邈《千金要方》中“飲食以時,饑飽得中。每食不重用”,說明吃飯要有規律,定時定量,食不過量,這對維持胃腸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節律性十分重要。
●飲食過雜。《飲膳正要 · 卷二 · 食物相反》中說:“蓋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同一時間內進食品種過多,容易出現食物間不良反應,或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飲食不節制。節假日期間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膩,容易出現胃腸不適,如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炎癥狀,嚴重者甚至會誘發急性膽囊炎、胰腺炎。
中醫學自古就有“飲食有節,節食益壽”的理論。《黃帝內經·素問》中指出飲食過度的危害:“飲食自倍,胃腸乃傷……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則?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意思是,飲食過量傷及胃腸道,飲食不節制會導致肥胖,飲食油膩會出現腹瀉。
節假日飲食須知
中醫調理專科醫師建議:在節日期間,大家應特別加強養生保健,飲食要有節制!均衡、適度的多元化飲食,能給腸胃減輕負擔。飲食控制需要注意:
●食溫要適中,不宜過寒過熱,少煎炸、生冷,避免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
●低脂、低鹽、低糖和高維生素,少辛辣、黏滯,適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三餐定時定量,以防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復發與加重。
●合理安排飲食,葷素搭配,平衡膳食。
●飲食有節制,中醫古籍中曾有“貪食,食多不消”的記載,表達了食物不可過量的飲食養生原則。《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篇中,論宿食為病,或用硝黃下之,或用瓜蒂吐之,這些內容也間接說明,飲食過量會傷害身體。
老年人、兒童,或患有慢性腸胃、肝膽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與糖果零食。海鮮美味要限量,避免誘發痛風。
推薦幾款假日養生湯水
石斛陳皮水鴨湯
材料:石斛10克,麥冬10克,陳皮1-2瓣(3-5年份陳皮),鴨半只,生姜2片,蜜棗1枚。
功效:滋陰降火,益胃生津。對進食燥熱或熬夜引起虛火上炎所致口干舌燥、口腔潰瘍、大便干結等有比較好的調理效果。
蓮子百合木瓜湯
材料:百合20克(或鮮百合1-2個),青木瓜半個,蓮子20克,排骨300克,銀耳適量,蜜棗1枚。
功效:滋陰潤燥,寧心安神。適合天氣干燥時飲用,還可調治心火所致難入睡、失眠、心煩等病證。
白蘿卜馬蹄龍骨湯
材料:白蘿卜400克,馬蹄5-8個,龍骨400克,生姜2片,無花果3-5個。
功效:清熱消積,除燥生津。適用于飲食不節或過食煎炸之品,內生滯熱所致腹脹納差、口臭、咽喉腫痛、口干咽干、大便干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