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傍晚,遂溪縣草潭鎮平安廣場一帶海灘上游客體驗“趕海”之樂,鐵耙挖螺、涉水拾貝,收獲大自然的饋贈,欣賞秀美濱海風光。 記者 張鋒鋒 攝
在東海島“和風海岸”民宿門前,本地游客暢享著眼前的海景,感嘆:他鄉縱有千般好,不及自家門前一片海!
遂溪縣草潭角頭沙風景區,國慶長假日均客流量1萬多人次,前往草潭的道路在導航上一條長長的紅色(堵車)。
(資料圖片)
在赤坎金沙灣,碧海銀沙,椰林搖曳,從早到晚,熱鬧非凡。
在麻章區海邊,穿梭紅樹林,暢享海上氧吧,體驗“撈蠔、捉蝦”的原生態樂趣……“五彩麻章”旅游線路中的“藍色線路”,令人流連忘返。
金秋十月,黃金假期,一幅濱海特色的全域旅游畫卷正在雷州半島大地上徐徐展開。
濱海旅游持續升溫
140多個島嶼、2000多公里海岸線,讓湛江成為廣東海岸線最長、海島最多的地級市。湛江還收獲了“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美譽,去年上榜“十大新興海岸休閑城市”。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廣東全域旅游示范區第五批名單,湛江市霞山區和麻章區成功入選。截至目前,湛江共成功創建3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發展步伐再提速。
數據顯示,今年各大節假日湛江最受歡迎的景區排名里,金沙灣濱海休閑旅游區、湛江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霸榜。濱海旅游熱在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持續升溫。
作為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湛江在建設國家級北部灣海洋文化旅游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景城一體化”為核心,以“五島一灣”濱海旅游產業園為主體,依托廣東濱海旅游公路,串珠成鏈,各美其美,差異化統籌發展環雷州半島濱海旅游產業帶。
今年3月召開的全市推進文化和旅游強市建設大會提出,將全域旅游作為推動湛江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大文旅開發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全力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當前,我市全力以赴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依托本土優勢資源,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擦亮“紅樹林之城”生態名片,建設“全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級北部灣海洋文化旅游區”,加快打造區域文化中心,建設世界級休閑旅游目的地,走上“市縣同創”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之路。
生態濱海游成湛江旅游新引擎
近年來,徐聞角尾鄉“南極村”的“出圈”,證實“旅游+”元素融合的效果。當地村民利用拆舊房、危房和圍墻后得到的珊瑚石,建起特色民宿——“會呼吸”的珊瑚房。
5年來,“南極村”特色民宿從無到有,目前已建有50多家民宿,逐漸形成民宿產業鏈,推動旅游發展,許多游客紛紛慕名而來。2021年,徐聞縣角尾鄉放坡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在麻章區,當地利用獨具特色的“十里畫廊”和“千島湖”紅樹林等海上奇觀以及數字技術,加快建設紅樹林主題公園、VR互動研學基地等,打響“最美紅樹林”的麻章特色品牌,助力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
打造國家3A級以上紅樹林景區,策劃推出麻章金門島、金牛島、徐聞大漢三墩、東海島西灣村等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培育觀鳥路線和專題游學項目,建設“紅樹林展示館”……我市串聯分散在各縣(市、區)的濱海旅游景點,實現一縣(市、區)一特色,推動生態濱海旅游成為湛江旅游的新引擎。
湛江向海而生,風光旖旎的海島、綿長的海灘、珊瑚礁群、紅樹林、古港碼頭等,宛如鑲嵌在海岸線上的一顆顆珍珠,各具特色。
美麗的湛江灣成為當地濱海旅游資源開發的主戰場。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文旅綜合體、湛江灣軍事和國防教育基地、南三國際海洋文化主題公園、奧體中心體育產業園、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產業綜合體、紅樹林生態旅游區等“文旅月亮”六大重點工程均環灣布局。
為優化全域旅游空間結構,湛江將打造市區海灣特色都市旅游發展核和特色濱海旅游產業帶,打通縱向旅游走廊和橫向旅游走廊,打造吳川旅游增長極、雷州旅游增長極和徐聞旅游增長極,構建“一核、一帶、兩廊、三極”旅游產業發展格局。
湛江整合濱海旅游資源,建設“國家級北部灣海洋文化旅游區”正當其時、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