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9日,記者從我市農業農村部門獲悉,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對2022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進行公布。我市的“遂溪湛川荔枝”“廉江金花茶”“廉江沃柑”“廉江番薯”“吳川黃牛”等5個產品符合要求,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據10月10日《湛江日報》)
我市新增“遂溪湛川荔枝”“廉江金花茶”等5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這是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戰略結出的碩果。
湛江農業資源豐富,近幾年來,我市通過培育一批特色名優農產品,切實把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競爭勝勢,諸如徐聞山羊、麻章火龍果、徐聞菠蘿蜜等一批農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典范。
質量穩農、品牌興農,這是現代農業發展之根,業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讓更多的農產品成為市場“香餑餑”,必須始終把品質放在首位,在加快實現種植、管理、加工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產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和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切實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尤其要看到的是,只要是綠色的、生態的農產品,市場消費需求潛力巨大。這就要求我們從“新消費主義”中更多地強化“私人定制”,用創新的價值、市場的力量去激發消費需求。某種意義上,這考量的是農業經營者的智慧,也“倒逼”著農業產業轉型、結構調整。
隨著品牌意識的逐步提升,注重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繞不過的當務之急。對政府部門而言,要切實強化引導和涉農服務,積極幫助農業經營者申請產品商標注冊、保護相關知識產權,真正讓知識產權成為自主品牌的有力保障。
名特優新農產品“叫好又叫座”,關鍵要實現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無縫對接。置身于信息時代,更重要的是在農產品生產主體和市場之間搭建更多的對接平臺,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就是一招妙棋。因此,要充分借助網絡平臺、微信微博去打通銷售關卡、開拓廣闊市場,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訂單,為農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更好地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有效對接。在名特優新農產品發展上,湛江有條件做出更多的實踐與探索,行穩致遠需要在市場化、品牌化、特色化上下更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