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徐聞縣錦和鎮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話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活動,21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同臺競技、切磋交流。(10月12日《湛江日報》)
去年底,徐聞舉行全縣鎮街2021年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發展規劃“金點子”比選活動,該縣15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登臺PK“金點子”。而近段時間,筆者留意到,湛江日報已經刊發了徐聞多個鄉鎮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話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活動。
無論是“金點子”比選,還是“話振興”擂臺,其實,都是在比眼界、比想法、比思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思想的“破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首先比拼的是對形勢的判斷、大局的把握以及精準精細的實操能力,而這需要在理念和思路上高人一等、快人一步。開展“擂臺比武”,就是要點燃“頭雁”熱情,通過比思路、拼點子,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擂臺比武”,首先要“腳踏實地”。因此報道中特別提到,各村“結合自身工作、立足村情民情”,“同時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主題,匯報鄉村振興建設的特色做法、典型經驗以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看作一堂“履職推動實操課”,有沒有干事,對村情是否了解到位,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各村“頭雁”,既要堅持目標導向,對標“五個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地有的放矢,結合村中特色、優勢去揚長避短。
既然要上“擂臺”,那么肯定要拿出“干貨”、“硬核”舉措,這對于各鎮村來說,是一種讓壓力更好地轉化為動力的創新做法。用“關鍵一招”帶動“關鍵少數”,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最終有效激發“頭雁”履職盡責作表率的內生動力——這就是從壓力到動力的轉化路徑。
這種“擂臺比武”的方式,非徐聞所獨有。從外地實踐來看,也有不少值得借鑒之處。比如有的地方,按照示范村、創優村、強基村精準分類,設置不同“賽道”,讓強村揚優勢、弱村補短板,這樣的“擂臺比武”分級分類,更具針對性;有的地方,則突出“不比基礎比干勁、不比總量比增量”,尤其是在“增量”上“比”,先進的村在“擂臺”上沒有了“總量”的優勢,不再盲目自大,有了危機感,后進的村知恥而后勇,紛紛自我加壓,在“增量”上實現“逆襲”;還有的地方,善于在“擂臺”上找“同類項”,往往能把幾個村的共同特點、亮點“串聯”起來,形成示范帶、特色帶,放大“擂臺比武”的實效……如何把這個推動鄉村振興的“擂臺比武”搞得更好更活,值得各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