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芳草如茵,開闊的硬底化村道,錯落有致的樓房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整潔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燈光籃球場、小公園等一應俱全……走進遂溪縣黃略鎮高碧村,仿如走進了現代化的商住社區。
近年來,黃略鎮高碧村堅持黨建引領,強隊伍、聚合力,通過“修內在”“塑外形”雙管齊下,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推動“鄉村顏值”提升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村民在黃略鎮高碧村的農家書屋閱讀學習。 記者 李波 攝
(資料圖片)
黨建引領 共建家園活力足
駕車駛入高碧村,醒目的黨群服務中心字樣映入眼簾,步入期間,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敞亮”和“大氣”。服務中心內,村干部正耐心解答群眾疑問,短短10分鐘,前來辦事的68歲村民王大叔緊皺的眉頭便舒展開來。
“村里有了黨群服務中心,村民辦事方便多了,近幾年,黨支部建設起來,黨員干部的身影越來越多,鄉村建設也有模有樣。”王大叔感嘆道。
“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我就認識到,想要讓全村有發展,黨建工作必須完善起來。”高碧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和告訴記者,過去村委會辦公地點在鎮中心,地方不大,還沒地方停車,不僅群眾辦事不方便,黨支部也不方便開展工作。在王光和的組織帶頭下,高碧村黨群服務中心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讓黨群服務中心成為聯系、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通過整頓提升和支部建設,提振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群眾到村部蓋章、出具證明、詢問事物等也方便多了,村里的工作好做多了,群眾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王光和表示,下一步,將不斷豐富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內容,以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標準化、特色化服務為重點,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事難事。
化圖為景 “新顏值”點亮幸福生活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房前屋后花木蔥蘢,庭院內綠樹成蔭,村道兩旁房子繪上了振興的墻繪,眼前的一切,如詩如畫……昔日讓高碧村村民們羨慕的“詩與遠方”的生活已變得觸手可及。
“過去村里不少道路還是泥路,遇到暴雨天,村道便被沖刷得坑坑洼洼,由于沒有路燈,夜晚回家心里就發慌。”45歲的村民陳姨告訴記者,近年來,在村干部、鄉賢及村民的合力下,鄉村建設日新月異,顏值不斷提升,生活更甜蜜了。
“我們村的村容村貌能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村里王秋文、王軍等一大批老板鄉賢的捐資出力分不開,也與村民干部齊心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分不開。”王光和告訴記者,當前,高碧村村道已實現全部硬底化,安裝了500余盞路燈,200余盞公園太陽能燈,建設了包括高碧山公園、田北公園、泰山公園3個公園,還修建了污水處理系統及一大批體育設施,通過群策群力,昔日僅存在規劃里的圖樣,如今正變成了現實。
為保證鄉村整潔,高碧村聚焦居民關切,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六清一改”、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將污水處理、垃圾整治、村莊清潔等一件件民生實事加速推進。在日常保潔、綠化維護工作和文明鄉風建設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居民做好門前三包、垃圾分類,加強移風易俗宣傳。
文化浸潤 美麗鄉村“生活甜”
“過去,村里文體設施少,大家吃完晚飯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相互串門打麻將,村民間要么缺少來往,要么因為打麻將引發矛盾爭吵。如今村里建起了籃球場,有了公園和各種鍛煉設施,村民們的文體活動豐富了,精神生活也更飽滿了。”今年71歲的王大爺告訴記者,過去很羨慕城里人,想著跟孩子到珠三角生活,如今村里變化日新月異,感覺留在村里生活更幸福,每到假期,孩子都帶著朋友回村里感受現代新農村的美。
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近年來,從高碧村走出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村小學遇到什么困難,留守兒童生活遇到什么問題,隨時都可以找我們聊。”王光和說,村里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村干部們最關心的問題。為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黨員干部定期到留守兒童家里詢問兒童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給予一一解決。
獎教助學,高碧村每年向考上大學、中學的優秀學子獎勵金額就達到80余萬元。王光和表示,希望通過干群合力,溫暖優質的基礎教育,為農家孩子成才發展鋪墊基石,讓農家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長大后能懂得感恩,反哺家鄉,共建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