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氣溫下降給高血壓患者帶來不少麻煩。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龐雅君提醒高血壓患者,血壓隨季節性變化是臨床常見現象,通常表現為“秋冬高、春夏低”。氣溫下降,要當心血壓升高。
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老百姓常說的高壓)上升1.3mmHg,舒張壓(老百姓常說的低壓)上升0.6mmHg。那么,氣溫降低是如何讓血壓升高的呢?龐雅君解釋有五種情況:長期處于低溫環境可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從而引起血管收縮;寒冷環境下機體出汗減少,鹽損失減少,引起血管收縮;冬季紫外線強度降低,導致機體維生素D儲存減少、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刺激血管平滑肌的生長并增強其收縮性;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自由基生成、炎癥反應,進而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和血管結構,從而增加血管阻力;日光下的暴露時間可影響褪黑激素水平,進一步影響腎上腺素、皮質酮和催乳素分泌等調節血壓水平的激素分泌;晝夜節律、飲食習慣、體育活動、體重狀況和睡眠時間的季節性變化可能間接影響血壓的變化。比如,飲食習慣呈現季節性,與溫暖時期相比,寒冷時期脂肪攝入量往往更高。以上由氣溫下降導致身體的改變,最終可能導致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平時血壓波動大的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者、不堅持規律性服藥者,以及重度高血壓患者)血壓在夏季過度下降或在冬季升高,對其血壓控制造成不良影響。
龐雅君表示,高血壓患者應重視對血壓的管理,在氣候變化時對血壓的管理需更加仔細,才能真正避免高血壓帶來的身體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