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些項目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也彰顯了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廣東:大工程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為題,其中大篇幅聚焦湛江大項目高質量發展。
報道稱,在碧波環繞的湛江市東海島,投資百億歐元的中德合作重大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的首套裝置已經投產。進入車間便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自動化生產流程:原材料通過密閉管道傳輸到自動喂料系統,自動喂料系統根據配方設定,把原料喂進雙螺桿擠出機,原料在擠出機內部高溫熔化混合后,擠出、冷卻、切粒,然后包裝、入庫。最終各類產品通過無人駕駛運輸車運往隔壁的中央倉庫。
車間不遠處,工人們正在加緊搭建生產熱塑性聚氨酯的生產裝置。更遠的岸邊,一群建筑工人正建設企業的專用碼頭。
巴斯夫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投產的裝置可每年為中國市場提供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產品。整個基地預計于2030年建成,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皬V闊的中國市場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深耕中國市場?!?/p>
報道稱,這些重大項目帶來生產力的提升和巨大的平臺效應,牽引和加速了當地產業集群的成長。
報道還提到,9月22日,86678次“環灣中科號”貨運列車載著1260噸合成樹脂產品從湛江東海島發出。據廣鐵集團介紹,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開行的首趟石化產品定制貨運專列,也標志著湛江臨港石化產業集群開始成規模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輸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