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月25日至26日,2022年“御唐府杯”湛江市“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湛江選拔賽舉辦。(10月27日《湛江日報》)
日前,一段關于“粵菜師傅”技能大賽的視頻在朋友圈里引來眾多“圍觀”。視頻里,有“粵菜師傅”把丸子放進貝殼造型的擺件里,再輔以“珍珠”作點綴,遠遠看去,就如玉蚌含珠,惟肖惟妙;又有參照遂溪醒獅造型設計的獅頭包子,細微處就連“獅子胡須”都依稀可見,醒獅的表情躍然包子之上,著實生動有趣;此外,還有豬籠餅、蝦餅之類的湛江地道小吃,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正宗的“湛江味”……
這場“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既是展示個人廚藝的競技賽,又是登上更大舞臺的選拔賽,更是面向全體市民的“粵菜師傅”匯報賽。不僅給大家展示了眾多富含湛江特色、湛江文化、湛江風味的美食,更展示了湛江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階段成果。隔著屏幕“試菜”,都足以令人拇指豎起、食指大動。
近年來,湛江在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上的創新,頗有些悉心“烹小鮮”的味道。一方面,是沉下身子到基層“接地氣”,積極引導學校與湛江飲食行業商會、市烹飪行業協會、市旅游酒店協會以及各餐飲企業相互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提高服務各方、協調各方、融合各方的“烹”的技能。另一方面,則是注重把控“火候”、精心“調味”,通過建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實訓基地,辦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及研討會,評粵菜師傅餐飲名店、名廚、名菜、名點、名村和名鎮等做法,讓“粵菜師傅”工程不斷升溫,帶出好“鍋氣”。其中“烹”與“調”的技巧,很值得梳理歸納總結,形成一套系統性強且可供借鑒復制的“湛江樣板”。
特別是在“粵菜師傅+鄉村振興”“粵菜師傅+文旅開發”的探索上,許多嘗試都如湛江菜一般鮮活、生猛。近年,隨著“粵菜師傅”工程推進,“粵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遍地開花,“粵菜師傅+旅游”等創新模式收到了不小成效。如螺崗小鎮等景區景點,憑著“粵菜師傅”的幾道“鎮店之菜”,分分鐘成為鄉村旅游現象級的“打卡地”,經視頻直播平臺一推廣,搖身一變成為游客口口相傳的“網紅”。另一方面,湛江日報社旗下的媒體湛江唯食網等新媒體,策劃推出“粵菜師傅+旅游”美食線路,讓“粵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景點打造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吳川“松糕一條街”、廉江安鋪小吃等“穩食”專題,更是帶火了周邊游、鄉村游。
在這場“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上,還有一點新動向很值得關注。報道中提到,“每位選手需現場制作4道作品,其中,粵式預制菜(場外熟制場內復熱)、非遺項目的風味小吃等廣受關注”。這意味著,“粵菜師傅+預制菜”“粵菜師傅+非遺”的創新,或許將成為今年技能大賽帶來的最大驚喜。“粵菜師傅”工程與預制菜產業的結合,將為“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帶來怎樣的“湛江味”?“粵菜師傅”工程對于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創新、推廣,又能否調出一抹富含本土氣息的“文化味”?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 技能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