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0月29日下午,2022年湛江鄉村振興直播節系列活動發布會在市農業農村局舉行。(10月30日《湛江日報》)
如果說兩年前,直播帶貨還是農村里的新鮮事,那么如今,這儼然成了致富必備的“新農活”。兩年多的時間,湛江的廣袤田野里架起了一個個“鄉村直播間”。那些抓住機遇的“新農人”,把土特產變成了“網紅貨”,在“12221”市場體系的助力下,為湛江特色優勢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千家萬戶的餐桌,鋪設出一條“快車道”。直播與短視頻的熱潮帶動下,越來越多從鄉村走出去的年輕人選擇“回流”,又從城市“打工人”變身鄉村“新農人”。一個良好的數字賦能、人才振興良性循環,在這片紅土地上漸露雛形,打開了“互聯網+農業”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日前舉行的“湛江鄉村振興直播節”,無疑又給這股熱潮增添了新動力。從報道來看,這個鄉村振興直播節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培養“村播達人”。首先,突出“專業”,請來抖音平臺合作講師授課,而且講的是“滿滿的干貨”;其次,追求“精準”,通過直播節系列活動,在農產品包裝、設計、直播銷售、運輸等方面發力,抓住了“村播達人”迫切需要“充電”的方面助其克服“本領恐慌”;最后,架起“平臺”,“整合廣東省小商品協會的全國資源,為湛江各類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鋪路搭橋”,“通過‘雙十一’‘雙十二’和年貨采購三場活動”,讓“村播達人”學以致用、不斷改進。這樣的鄉村振興直播節,既是對“12221”市場體系的踐行延伸,又是對“數商興農”的全新探索。下一步,如何通過系列活動突出“節”的味道,著實令人期待。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逐年增長,分別為2305億元、3975億元、4158.9億元、4221億元。電商直播、“村播達人”之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舉辦鄉村振興直播節等活動的基礎上,湛江更應考慮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常態化的“村播學院”,與高職院校、企業等合作,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特色化的輪訓,培養一批批“村播達人”。讓“村播達人”在培訓中積學分,在帶貨實踐中對“村播達人”評星評級。
這樣的“村播學院”,不僅要涵蓋基礎設施、人才孵化培訓,還應提供包括地域品牌設計、直播帶貨產業規劃、政策引導,以及資源協調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使“村播”成為湛江推動數商興農的一個特色品牌。今年3月,徐聞辦了一個“百名網紅千名主播”為徐聞菠蘿直播帶貨的活動,實現了“主播抱團帶貨”的探索。在此基礎上,“村播達人”較多的徐聞、廉江等地,應加快探索依托“村播”布局整村特色產業帶,以“村播帶”系統謀劃“整村IP”,甚至推出“村播體驗游”等活動,將當地特色景點、文旅產品與“村播”結合起來,賦能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