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筆者所住的小區在金沙灣片區,是赤坎區首批實行垃圾分類并安放“垃圾屋”的試點之一。剛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時,街道免費派發綠黑紅三色塑料袋,分別貼有“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毒垃圾”標簽,小區居民大都按要求分類裝垃圾入袋并投入垃圾屋。值得點贊的是,即使后來街道不派發三色塑料袋了,不少居民一直保持著分類投放垃圾入垃圾屋的好習慣。赤坎區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在全市推廣。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在推廣實行中要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可考慮在一些小區投放智能垃圾分類小屋(窗門可自動感應開關),并設置配有感應水龍頭的洗手池。這樣,小區居民投放垃圾后可即刻清洗雙手,確保衛生健康。此外,可在垃圾屋旁設置現場督導員,引導并幫助居民按要求分類投放,保持投放點干凈整潔。
目前,湛江創建文明城市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已進入攻堅階段。所謂攻堅,就是要攻一些文明創建中難啃的硬骨頭,攻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攻一些容易反復“回潮”的老大難問題。而實施攻堅行動,需要我們廣大市民身體力行,大力支持和深度配合。
從市民的角度來說,助力文明創建,自覺自律最為關鍵。一個人如果有了自覺性,其文明行為就能“習慣成自然”。講文明,貴在堅持和堅守,弘揚正能量。這樣才能豎起一面旗幟、一個標桿,讓一些想實施不文明行為的人感到“不好意思”,從而“緊急剎車”,自覺告別不文明行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文明城市,始于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而文明習慣又是文明觀念的行動體現與延伸,城市文明細節、市民文明素質全都體現在一個個不起眼的日常小事上,體現在長期形成的習慣之中。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的行為時時處處散發著文明的溫度、文明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做文明創建的踐行者、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