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料圖)
老城是城市歷史沉淀最深厚的地方,收藏著城市和百姓共同的情感和記憶。當前,赤坎區正在全力搶救傳統風物建筑和歷史文物建筑,活化古商埠歷史文化街區,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湛江晚報今起開辟“赤坎老街煥新記”專欄,通過記者下沉街區, 立足當下,挖掘古商埠歷史文化,展現一座充滿煙火氣息的鮮活老城,助力湛江打造文化高地,融入“文化+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區。
碼頭入口處的牌匾。
赤坎區正在全力打造“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被塵封了30年的赤坎埠古碼頭舊址(三號)(以下簡稱“三號碼頭”)被列入修復改造計劃。
11月19-20日,記者隨赤坎區政府相關領導以及區文旅體局、項目設計方、施工方一起實地勘察了三號碼頭。目前,碼頭已經過清理,專家表示,修復改造方案將采取修舊如舊、舊建新生的原則,突出特點,將其打造成老街的網紅打卡點,重新融入百姓的生活。
古商埠:因海而興,商貿繁榮
赤坎因埠而興,其魂在“埠”。這里的海上商貿活動,上可追溯至漢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宋元時作為海畔商埠已成雛形,明代海禁之后廢棄,清康熙年間廢止海禁再度興旺,廣州、潮汕、海南、福建、浙江的商旅往來,“商船蟻集,懋遷者多”。留下的10個古碼頭,位于民主路與大通街之間,依坡而建。古碼頭周邊,分布著潮州會館、閩浙會館、廣府會館、高州會館、雷陽會館等5大分館。2010年12月,10個古碼頭被列入第七批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這些古碼頭,既是赤坎的發端,也是赤坎人的鄉愁和記憶所在。赤坎區決定將古碼頭保護作為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重頭戲”,先行以三號碼頭和七號碼頭作為試點。
今年70歲的胡賢光是廣州灣歷史民俗館館長,他說,各地商幫匯集的赤坎古埠,不僅帶來了商貿繁榮,也促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和不同的商幫文化交織,折射出多元的海洋商業文化。廣州灣時期,赤坎成為自由港,逐步形成以廣州灣為中心的海上交通運輸網,與法國、越南、泰國、日本以及香港、澳門地區都有輪船往來。
中山街道向陽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蔡婉清說:“三號碼頭里有大的排污管和防空洞入口,很危險。因此,這條又長又窄的巷道廢棄得較早,除了抄近路的居民,平時少有人通過。”問及三號碼頭封閉的時間,她說:“三號碼頭靠大通街出口封于1992或1993年,靠民主路段出口封于1998年前后。”
拾級而上。
現場揭秘:破敗中依稀可見昔日繁華
11月19-20日,記者隨赤坎區政府相關領導以及區文旅體局、項目設計方、施工方一起實地勘察了三號碼頭。
三號碼頭在民主路117-119號之間,碼頭入口處有一牌匾,上書“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赤坎埠古碼頭舊址(三號) 湛江市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日公布 湛江市赤坎區人民政府2011年5月20日立”。
歲月滄桑。
紅磚壘起的山花墻高聳兩邊,中間一條兩米多寬的小巷向前延伸。在沒清理之前,這里的空間被藤蔓、雜草占據,施工隊從今年10月底開始清理,費了幾天的功夫,方可見到紅磚鋪成的路和兩邊的墻面。小葉榕的根須牢牢地抱緊紅磚墻,在狹窄的頭頂舒展著茂盛的綠葉,成為建筑上的盆景。墻面斑駁脫落,仍可清晰看到古典法式建筑的拱券、窗楣、山花墻;窗戶雖然破敗,但窗楣的雕花栩栩如生。
小巷的盡頭是一座低矮的拱形建筑,施工人員介紹說是防空洞,洞口已經封住,據說可以直通到市第六小學。防空洞左邊有一條狹小的石階路向上延伸到大通街,石階邊有一條很粗的排污管,由于地面陰濕易滑,走路時須加留神。
站在防空洞前看整條小巷,榕樹如同墻上的盆景,氣根在墻上繪出神奇的圖案,窗臺的雕花收藏著歲月的風華,陽光灑落在墻上,光影斑駁,仿佛靜靜訴說著古埠昔日繁華。
“第一次看到三號碼頭的真容,真漂亮!”研究廣州灣歷史多年的學者何杰由衷地感嘆。
廣州房建開發公司駐赤坎區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項目執行經理黃文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三號碼頭封閉于上世紀90年代,迄今已有30年。現在赤坎區正在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計劃把三號碼頭以及民主路117號、119號作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亮點進行包裝設計,重新定義其功能和用途,打造成老街的一個網紅打卡點。”
根須牢牢地抱緊紅磚墻。
設計方案:修舊如舊,舊建新生
廣州市設計院粵西分院項目顧問張三松對三號碼頭兩側的主要建筑風格、現狀的建筑立面、建筑構件和建筑材料研究后發現,這是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筑。
“在建筑立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既有古典法式建筑的拱券、窗楣、山花墻等建筑符號,同時也可以看到傳統嶺南(赤坎)民居建筑中的元素。”張三松說。
對于碼頭大量使用的紅磚,包括室內的地磚,張三松認為頗具地域代表性,“這個就是本地紅土燒制的傳統建筑材料。其實赤坎所有古碼頭與周邊建筑,整體來說既有中外建筑師將中西建筑融合起來的折衷主義建筑,也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現代建筑,是具有鮮明赤坎地方特色的嶺南派建筑群。”
張三松表示,修復的方案將遵從以下幾個原則:最小干預原則,盡可能保存現狀建筑風貌;在保存現狀風貌的前提下,加固危房結構,設備管線統一在建筑內部設計;修舊如舊,拒絕對現狀過分“穿衣戴帽”與“搽脂抹粉”;舊建新生,碼頭與旁邊的建筑,引入符合當下的新業態、新功能、新空間。
張三松說,按以上原則,對三號碼頭的具體修復方案,會在碼頭入口增設牌坊與“叁”字,突出碼頭的原有屬性,讓游客和居民形成空間記憶;清理雜物,清洗墻面,恢復鋪地、臺階,臺階中部增設非機動車道;巷道增設照明與排水設施;旁邊建筑按照特色酒吧、貓咖、書吧、民宿、樹屋特色餐廳等多業態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