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27日,記者從市城市更新局獲悉,由該局組織編制的《湛江市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專項規劃(2021-2025年)》日前正式獲市政府批復實施。(11月28日《湛江日報》)
城市更新,已然成為城市建設新的大趨勢,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均將城市更新列為重點工作之一。面對城市更新的復雜性,如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健康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城市發展賦能,成為各地亟需關注破局的命題。近日,《湛江市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專項規劃(2021-2025年)》獲批實施,報道中的一些提法很是亮眼。
首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更新理念確立。從各地實踐來看,城市更新并不完全等同于舊城改造,而是通過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這一變化,也決定了城市更新必須認真傾聽市民群眾的內心需求,從人的需求出發去考慮空間改造和功能完善,提升人們的居住、生活水平,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一座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諸如報道中“規劃居住人口達4500人以上(含本數,下同)應配建6個班以上的幼兒園,規劃居住人口3000戶以上的應當配建小學,規劃居住人口達10000戶以上的住宅小區應當單獨配建中學”等描述,就十分令人期待。
其次,“防止大拆大建”彰顯更新方式的轉變。比如計劃以赤坎區古商埠歷史文化街區、霞山區歷史文化街區以及城區中各類歷史保護建筑為重點,采取微改造方式進行整治修繕和保護性改造。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相比起大拆大建,這種“微改造”是真正的“繡花功夫”。通過對更新片區采用“小切口、深層次、漸進式”的思路進行局部升級改造,通過合理的功能置換、特色文化場所塑造,增強城市空間文化品質,這不僅裝扮了“顏值”,也提升了“氣質”。
最后,“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帶來了更新的全新視角。國內一些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表明,城市更新不僅要重視空間的更新,更要關注內容的更新。就是要通過城市更新引入新產業、新商業、新場景、新文娛等優質內容,從而帶動城市的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可以說,設計前瞻性好、產業融合度高的城市更新,對一座城市而言是“脫胎換骨”的機會。報道中提到,湛江將“優先對湛江環灣服務主中心和北站副服務中心組成的城市服務核、東海島戰略產業核以及各組團中心范圍內的更新對象進行更新改造,對金沙灣休閑消費中心、中央金融商務中心、調順島文化休閑中心、海東創新服務中心、南油片區“三舊”改造項目、北站樞紐片區等地區統籌規劃”,這大有扭住“重點”打造“爆點”的意思。
城市更新,向美而行。期待數年之后,遇見更加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