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記者從寶鋼湛江鋼鐵獲悉,今年11月,湛江鋼鐵鐵水溫降達到了98.9℃,首次單月控制在100℃以內(業內稱之為“破百”),達到了國家清潔生產二級標準,進入全球行業領先水平。在極致鐵鋼界面能效提升上,湛江鋼鐵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資料圖】
從投產伊始,在追求極致的鐵鋼界面效率和能效上,湛江鋼鐵從未停下奮進的腳步。鐵水溫降從2015年的120℃到2018年的114℃,再到2019年的109℃,從2020年的111℃到今年上半年的108℃再到三季度的106℃,每一步都闖關奪隘,每一度都關山重重。最終在今年11月,首次達到了98.9℃,創造了鋼鐵業鐵鋼界面溫降效率的里程碑紀錄。
為什么要挑戰讓鐵水溫降“破百”?歸根結底是綠色低碳轉型的內在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今年上半年鐵水溫降108℃、達到了“節能降耗降本”的階段性目標基礎上,湛江鋼鐵再次向“綠色”發起沖刺——深挖鐵鋼界面鐵水溫降潛力,把鐵水溫降做到100℃以內,達到國家二級清潔生產標準。
但這小小的幾度,難度堪比世界級百米短跑運動員提升0.01秒。湛江鋼鐵團隊敢啃硬骨頭、敢于挑戰不可能。通過深入總結歷年攻關的經驗,充分調研國內鋼鐵同行的先進做法,結合湛江鋼鐵實際情況,團隊提出了降低鐵水溫降的三大方向——“跑得快”“穿衣服”“戴帽子”,全面吹響了“戰危機、創一流,誓必拿下‘鐵水溫降100℃’”的沖鋒號角。
如何“跑得快”?團隊主動求變,進一步優化高爐配罐模式,提升轉爐入爐鐵水溫度的穩定性,讓魚雷罐真正實現“跑得快而穩”,為鐵水溫降100℃目標提供了堅實后盾。
“自2015年投產以來,湛江鋼鐵的多個攻關團隊已通過多項管理舉措,TPC周轉率(指單位時間內單個TPC完成從鐵廠受鐵至鋼廠翻空循環的次數,是衡量鐵鋼界面運行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實現了5.0的世界領先水平,鐵水溫降也達到了106℃。若想繼續通過管理模式優化,進一步取得‘質’的飛躍,必須從保溫性能入手。”湛江鋼鐵有關負責人表示。
而為魚雷罐“穿衣服”“戴帽子”,成為這項技術研究的焦點和重點,也為緊鑼密鼓的攻關工作增添了一份趣味。
保溫性與安全性一直是耐火材料界的博弈點,也是TPC保溫耐材項目首要研究的問題。湛江鋼鐵團隊在比對國內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實地走訪耐材用戶與研發單位,排除了10余種材質,最終設計了適合湛江鋼鐵國內最大魚雷罐的4種保溫材質組合,從中挑一件“又保暖又結實的衣服”。
“衣服”裁縫好了,“帽子”必須戴得安全可靠。團隊針對蓋子選型、材質、加取蓋方式進行了充分研究及多維論證,確定了自動加取蓋最佳方式,實現了加取蓋作業全自動化,在行業里創造了TPC自動加蓋“零”的突破。
今年7月份,2臺自動加蓋魚雷罐正式投入運行,但保溫效果卻只有1℃,遠遠達不到預期。團隊制定出在保障高爐安全生產前提下的最優加取蓋標準,提升了加蓋運行時長,充分將自動加蓋罐的保溫優勢發揮到最大。“穿衣服”“戴帽子”兩項技術創新舉措讓鐵水溫降100℃目標駛上了“快車道”。
經過近七年在管理、技術、操作方面的沉淀,以及今年下半年近5個月的技術迭代、調試優化和全力沖刺,11月30日,隨著最后一爐鐵水從魚雷罐車倒入鐵水包,湛江鋼鐵智慧鐵水運輸系統畫面上顯示本月鐵水溫降98.9℃,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終于照進現實,為鐵鋼界面“綠色化”提供了示范樣本,也為綠色鋼鐵再添一抹亮色。
關鍵詞: 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