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運動代表人物有哪些?
泰格·伍茲,美國人。父親是美國陸軍退役中校,有一半黑人血統,印第安血統和中國血統各四分之- ;母親是泰國人,一半是泰國血統,白人血統和中國血統各四分之一。他本名叫埃爾德里克,父親在越戰中兩次被救,救命恩人是越南士兵,為了懷念恩人,父親為他改名“TIGER"。 他受父親的影響,2歲就贏過一場10歲以下兒童比賽,3歲9洞打48桿,5歲18洞打90桿,1996年8月28日宣布投身職業高爾夫球運動。
巴萊斯特羅斯,西班牙人。8歲開始打高爾夫球,1974年他17歲成為職業選手,1979年22歲時成為英國公開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他的特點是擅長長打和近果嶺短切。綽號“佩德雷納的公牛”。1985年他創造了歐洲巡回賽一項紀錄,在意大利公開賽上打出連續8個BIRDYR,截至2017年歐洲巡回賽歷史上只有3位選手有此成績。
馮珊珊,中國選手。2012年 LPGA 大滿貫冠軍。“中庸”的心態是馮珊珊最大的特點。擅長用1號木桿,平均開球距離259碼。
弗雷德·卡波斯,生于西雅圖。1978年獲華盛頓州公開賽和業余賽冠軍,1980年轉為職業選手。
高爾夫球桿相關術語介紹
高爾夫球桿由桿頭、桿身與握把三部分組成,其長度一般在0.91~1.29m之間。根據擊球遠近不同的需要,每個選手最多可帶14根球桿進場,以如下配置為宜:4根木桿、9根鐵桿和1根推桿。
木桿其實也是合金材料,因為早期用柿子木等高彈性、高硬度木料制作的,所以現在還叫它木桿。木桿特點是比較長,桿頭很大。木桿適合擊遠距離球。
鐵桿相對來說短一些,桿頭小。鐵桿的擊球距離沒有木桿遠,但是可以控制球的落點在一個比較精準的程度。
推桿是在果嶺上推球入洞的專用球桿。
高爾夫球一般是用橡膠制成的實心小白球,表面均勻地布滿微凹,有利于穩定飛行和提高準確性。高爾夫球的硬度一般是70°~105°,度數越高,球就越硬,方向越難掌握,初學者適合選用硬度較低的球,高爾夫球鞋的鞋底一般有6~7個左右的鞋底釘,可防止滑動,使選手揮桿時保持身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