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視視頻截圖。
湛江晚報專題報道《“水稻+禾蟲”生態種養模式開啟 首批150萬尾禾蟲幼體在吳川試點投放》(詳見湛江晚報2022年9月27日03版),介紹了吳川推動“水稻+禾蟲”經濟生態共贏,以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做法,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
3月3日-4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在新聞專題《春耕一線調研:嶺南春來早》中,就專門講述了吳川的這起新鮮事:“水稻田里居然養起了蟲子”。主持人在節目中說,新技術、新模式正在為傳統農業不斷注入新動能。
吳川市吳陽鎮種植戶林家如是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她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一份建議,希望推廣“高端香稻+禾蟲”綠色生態高效種養模式。在她看來,這種種養模式提高種糧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能夠改善稻田的生態環境,促進傳統農業向綠色轉型。
今年,林家如的兩百畝地全部投進高端絲苗米香稻加禾蟲養殖。她表示,由于禾蟲對農藥、化肥異常敏感,所以在水稻種植期間不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確保禾田里面至少5個月內不長雜草,另外,為了養好禾蟲,田埂還蓋上了黑色的塑料薄膜。這樣算下來,人工投入比較高。她在節目中介紹道:“根據不同的試驗地塊,一畝水稻田可以出產200斤到500斤禾蟲,按照市場價每斤180元計算,一畝地至少收入36000元,除了蟲苗、人工等成本,每畝收入2萬多元?!倍滔x稻田米由于不施化肥、農藥,產量要低一些,每畝大米收成3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每斤20元計算,每畝收入6000元。加上禾蟲的產出,一畝田的收入將近30000元。
節目中講到,“優質水稻+禾蟲”的綠色高效種養模式是廣東省農業主推的種植技術,目前已經在廣東省多地推廣。同樣一塊地,“優質水稻+禾蟲”的綠色方式不僅可以成倍提高農業產出、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有效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促進綠色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