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農民富。近年來,延長縣依托區位優勢,在川道地區發展設施農業,經過多年摸索,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農產品更是獲得了市場青睞,大棚已成為農民的“聚寶盆”。
1 小番茄:小村莊的代名詞
初春,走進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一座座大棚整齊排列,棚內一片盎然生機,在種植戶馮丹斌的番茄棚內,他正忙著打杈、掐尖。
“你看這番茄,個頭大、色澤好、味道更美,我有2個棚,前年就開始陸續賣上哩。”看著自己種植的番茄,馮丹斌難掩心中的喜悅。
馮丹斌種棚已有20多年了,是村上第一批種植戶,現在的他稱得上“土專家”,大棚管理技術非常成熟,2個棚一年下來就有10萬元收入。
“這里的番茄口味好,這和多年在管理技術上的摸索和研究是分不開的,品質好了市場認可度就高。”據馮丹斌介紹,瓦村自然條件相對較好,水土肥美、光照充足,為番茄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同時,瓦村地處交通主干道沿線,周末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既享受了舌尖美味又體驗了休閑娛樂。
如今,大棚作為瓦村的主導產業,發展趨勢節節高升,小番茄已成為村子的代名詞,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又開始種植大棚藍寶石葡萄,發展產業的信心強、干勁足。
2 郭旗草莓:草莓界的“勞斯萊斯”
在距離瓦村不到15公里處還有個大棚群,那就是延長縣郭旗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園區棚內有西甜瓜、櫻桃、草莓等水果。
據該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郝小剛介紹,延長的西甜瓜在周邊區域已頗具盛名,不僅瓜形美、汁水多,而且甜度足、口感佳,消費者十分喜愛。
“公路沿線有售賣攤位,因為品質好吸引著大量過往人群停車駐足,品嘗購買,可以說不愁賣。”
郭旗的草莓享有草莓界“勞斯萊斯”的美譽。“賣相好、口感佳,棚內也干凈整潔,帶著孩子來玩,采摘娛樂體驗度比較好。”從延安驅車前來采摘的市民楊紅介紹道。
經營草莓采摘的種植戶叫呼延文杰,他總共有5個草莓大棚,從2015年開始種植,到現在差不多有9年時間了,通過采摘模式一年能收入近20萬元。
“剛開始,確實不懂技術,自己就在網上學、跑到外地學,加上實踐摸索,長時間積累下來,慢慢地就越種越好,種植的草莓供不應求。”呼延文杰說。
3 延長紅薯:泥土里的“金圪瘩”
如果說延長西甜瓜、小番茄、草莓的品質得益于獨特的自然條件,那么延長紅薯的盛譽則源于優質品種的培育。
“紅薯的好壞,大棚育苗最為關鍵。”據郝小剛介紹,近年來,延長紅薯已經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產業。
在鄭莊鎮王倉村的大棚區內,記者見到了紅薯種植大戶馬孝忠,別看他已經68歲了,但對于紅薯的熱愛絲毫不減。
“我曾在山西省運城全國紅薯推廣基地學習過,見過20多個品種,還有國外的,這些紅薯大多產量很高,種出來就是為了加工淀粉和粉條的。但延長紅薯就是直接食用的,咱這兒的土壤有優勢,紅薯肉質細膩、含糖量高,非常好吃。”談起紅薯馬孝忠有說不完的話。
在交談中馬孝忠介紹道,要保證紅薯品種,育苗最關鍵,大棚育苗的紅薯籽都是他親自挑選的,肥料也都是自家羊糞,地溫要保持在25℃左右,這樣育出來的紅薯苗才能長得好。在這里,他有5個紅薯育苗棚,今年計劃育300萬株脫毒紅薯苗,再栽植紅薯200多畝,為來年紅薯育苗打下良好的基礎。
“全縣很多種植戶的紅薯苗子都要從這里拿,我身上的責任很重,所以一點都不能馬虎。”看著一行行隆起的土梁,馬孝忠異常認真。
據了解,延長縣今年大棚產業預期目標是實現瓜菜產量13.7萬噸,產值2.6億元。而在產業發展中,該縣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斷激活內生動力,通過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在品種選擇、技術服務、品牌打造、市場推廣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延長品牌”定會打響叫亮。(記者 雷榮 通訊員 賈寰 謝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