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在雷州市流沙灣海域,“海威2號”智能養殖平臺進入涂裝階段,層層疊疊的腳架包圍著這座“漁業重器”,施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進度,以期在4月完工。
相比“海威1號”,目前進入涂裝階段的“海威2號”智能養殖平臺設計箱體長度增加至86米,寬度增加至32米,養殖水體體積增加了一倍、達到3萬立方米以上,搭載智能養殖平臺配套吊機、看護平臺、物聯網信息系統等相關生產設施設備,建設海上科學綜合實驗室。
“海威2號”采用智能化養殖生產設備,可實現無人值守、實時遠程監控。平臺配置壓載系統,可實現平臺快速上浮或下沉,錨泊系統適應水深15—100米,可抵御實施海域強臺風。
在流沙港7海里外的海面上,洋流平緩,日照充足,“海威2號”的“兄弟”——“海威1號”在深海之上屹立不動,不遠處上百個圓形的深水網箱如士兵般列隊站好,運送飼料的小船正往返其間。
精良裝備繪就海洋牧場美好藍圖。去年4月,我市第一個機械化、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1號”投入使用,代表著本地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升級的開始,推動我市水產養殖業向深遠海發展。
作為養殖平臺使用的“海威1號”,養殖水體達1.5萬立方米,每立方米水體可養殖20公斤魚類,單個養殖周期產量超60萬斤。同時,它還可作為規模化深水網箱的“補給站”,克服傳統陸海運輸費力費時的缺點,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實現生產減損增效。
“魚類養殖走向深遠海,并不是孤立的。”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表示,“海威1號”和深水網箱在深遠海上守望相助,與之相呼應,海威集團在陸地上建立起產業園區,布局飼料研發、動保護航、水產食品精深加工及預制菜品研發、展示交易和冷鏈物流等產業鏈條,探索“養捕加”相結合和“陸海島”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漁業生產模式。
作為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我市擁有廣東省內首個深水網箱養殖優勢產區產業園,是全省深海網箱養殖第一大市,年產網箱占全國60%。目前,湛江擁有深海網箱3500多個,約占全省總數的70%,到2026年,將建成5000個大型深水網箱、5-10個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平臺、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著力建設全球水產產業高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