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扇電梯門,讓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城社區富鴻樓B棟樓長張夢田又收獲了“好評”。
富鴻樓B棟的居民有個煩心事——電梯偶爾會發出異響,電梯門有時還打不開,影響居民生活。了解這一情況后,張夢田馬上對接維修單位,第二天就把電梯門修好了。“辦事效率一流,很樂意幫大家解決問題。我們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多虧樓長田姐為大家排憂解難。”居民李先生對張夢田贊不絕口。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近年來,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城社區持續深化高質量黨建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建立一支90棟樓90名樓長隊伍,充分發揮樓棟長在信息傳達、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矛盾調處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下足社區治理的“繡花”功夫,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優勢,打通城市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資料圖)
雷州市新城街道新城社區棟樓長張夢田和陳力紅在清掃路面。記者 李忠 攝
社區居民“一家親”,打造社區治理“強隊伍”
據介紹,近年來,雷州市新城街道積極探索“黨建+治理”模式,積極發揮社區黨支部“橋頭堡”作用,本著“社區居民一家親”的理念,在新城社區率先推行“樓棟長”工作制度。綜合考慮黨員群眾集聚度、服務半徑可及度、網格資源活躍度等因素,摸排劃分社區網格,在新城社區規劃出90棟樓房,配套8名網格長、90名樓棟長,樓長中有25名黨員。
樓長如何選?堅持黨員優先,要思想覺悟高、群眾威望高,服務意識強、責任意識強。為此,新城社區按照“服務群眾、勇于擔當、樂于奉獻、聽從安排”的樓長工作原則,每棟樓選一兩名樓長候選人,由黨員認領、群眾推薦、居民自薦產生。在推出候選人的基礎上,先由社區干部推薦,再經社區書記采取面談的方式進行上崗前嚴格把關。樓棟長人員由在職干部、退休教師、熱心居民等構成。
“樓長”選出來怎么干?在新城社區,“樓長”管全部、萬事找“樓長”,“樓長”就是要管好群眾最煩心、最操心的事。“樓長”們來自群眾身邊,在社會治理中具有天然優勢。特別是在矛盾調解、糾紛化解過程中,“樓長”憑借自身威信,在講“理”中講“情”,巧妙勸解打開心結,維護鄰里關系和諧。
自2021年1月該社區90名“樓長”上崗后,用“小樓長”服務“大民生”,在疫情防控、信息傳達、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社區與居民溝通的“新橋梁”,也架起黨群服務的“連心橋”,還打通居民高質量生活的“幸福橋”。
捋順服務“千條線”,擦亮為民造福“紅底色”
新城社區處于雷州市城區中心區域,轄區分設福隆、顯春、隆安、中華等4個片區,常住人口11550多人。目前轄區構建起“街道-社區-樓棟”的三級網絡組織體系,基本達到了網格化全覆蓋。
“方便生活,服務居民;以人為本,服務先行。”近日,記者走進新城社區看到,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居民小區井然有序,特別是每棟樓前的便民公示牌引人注目,服務標語醒目。其中,公示牌公示有網格長、樓棟長名字,具體工作職責等,此外還公示了相關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據新城社區黨支部書記陳理保介紹,為推進“樓長制”可持續發展,新城社區建立了公示、登記制度。對所有樓長張貼公示,亮明身份。同時,開展社區資源大摸排,采用“線上”大調查與“線下”大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問題反映、服務缺項,征集可共享空間資源、可利用服務資源、可調動人才資源,梳理推出500多條“資源清單”,每月固定開展為民服務活動10余場次。
探索社區彈性工作制,著眼社區服務去機關化、行政化,注重降低工作期待,減少畏難情緒和工作壓力,先從簡單的發通知開始。其次,建立樓棟長群與居民群,讓第一時間訴求困難,最快速度解決問題成為現實。此外,本著“樓棟長多跑、居民少跑”原則,減少了居民跑社區的情況,例如開具志愿者服務、生育證明等。
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樓長還有另一方面工作職責——監督。鼓勵樓長“隨手拍”,處理“不隨便”,及時反饋和處理問題。比如亂扔垃圾,隨手拍,及時制止教育;看到“牛皮癬”,隨手拍,迅速組織人員清理;井蓋未蓋好,隨手拍,提醒相關部門及時設立警示牌;對于樓棟長不能解決的難題,可聯系社區干部共同處理。
據悉,近兩年來,由社區干部牽頭,樓棟長帶隊,“雙報到”在職黨員參與,動員社區116名黨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工作次數約500,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和好評。
民聲導向“解萬結”,打造共治共享“大格局”
社區居民楊揚是個大忙人,她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但是,身為富鴻樓A棟的樓長,電梯樓梯臟了,她組織居民打掃;路燈壞了,居民找她幫忙處理;鄰居半夜吵架,她也得上門……小到下水道堵塞、噪音擾民,大到治安維穩,都牽扯著她的精力。
樓長是個公益服務機構,貼錢又貼力,究竟圖什么?“能幫助別人,心里快樂,有成就感唄!”楊揚云淡風輕地應著。
和楊揚一樣,在新安西路原水泥廠宿舍區5棟居住的陳力紅,也被推選為樓棟長。多年來,她不僅熱心小區事務,還經常發揮專業特長,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為小區老人免費測血壓。當選樓長后,在加強樓棟居民服務工作的同時,還調解了鄰里間一些矛盾糾紛,收獲了居民的夸贊。“力紅很關心我,每周都給我測血壓,有什么好吃的也不忘給我一些,像閨女一樣關懷備至,生活在這里很幸福。”該小區獨居老人曾阿婆說。
目前,新城社區熱心樓棟長已成為小區居民的“貼心人”,居民間互相幫助也已經成為小區內生動的日常景象,居民間的日常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小區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有事找樓長”成為社區治理的又一硬招、實招。樓棟長的志愿服務,將鄰里自治共治工作觸角延伸到小區樓棟和千家萬戶,猶如一道陽光照進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打造出了和諧幸福家園。
“樓長制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最基礎、最有效的一環,也是夯實小區治理的重要環節,我們將繼續關心、支持、用好這支隊伍,全面激活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為新城街道建設城市治理樣板區提供‘新城樣本’‘新城智慧’‘新城經驗’。”新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鄧廣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