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廉江市河唇鎮白藤村與化州市新安鎮中間山村的村干部與村民正在合力鋪設自來水管。記者 歐陽澤 攝
昨天,在廉江市河唇鎮白藤村工地,該村與化州市新安鎮曲徑行政村中間山村的村干部、村民合力挖溝,鋪自來水管,現場歡欣鼓舞。讓化州市新安鎮邊界村民期盼了幾十年的安全飲水工程(中間山村段)終于開工,將解決化州市邊界村約250戶1000人飲水安全問題——這是兩市創新的邊界黨建聯建工作引領環境共治的首項成果。
“‘老大難’問題解決了,村民別提多高興了!這得益于廉江市河唇鎮邊界黨建提升工程‘1+6+N’創新工作方法呀。”曲徑村黨支部書記彭武生感慨地說。中間山村村民彭建生也說:“鋪設水管工程要穿過白藤村的山地、墳地,這在以前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
據了解,廉江市河唇鎮與化州市新安鎮相鄰,邊界線總長約45公里。河唇鎮白藤村3條村與化州市新安鎮曲徑村等3條村邊界處飛地眾多,交錯交織。其中,化州市新安鎮中間山村,村如其名,是被夾在廉江市河唇鎮嶂下、西坡、元垌仔、良王垌等4條自然村中間的一條狹長“飛地村”。 過去,由于邊界飛地問題錯綜復雜,該村村民一直未能喝上自來水,只能飲用井水,十分不便,一到天旱便無水可飲。這嚴重影響了生活與生產,還存在飲水衛生安全隱患。
據白藤村黨支部書記梁興介紹,邊界飛地協調難、治理難、融合難,圍繞如何解決難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河唇鎮根據《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及《廉江市邊界黨建提升工程實施意見》,制定《邊界黨建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以白藤村為邊界黨建聯建先行示范點,逐步實現對河唇、新安鎮等6條村的黨建聯建輻射帶動,以邊界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即“1+6+N”工作法——以1個邊界黨建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為領導,以組織共建、平安共創、產業共興、環境共治、文化共融、人才共育等6個工作專班為抓手,積極發揮N種社會力量,努力實現邊界黨員群眾“同心同德、同頻共振、同繪美景、同促發展”的奮斗目標。
通過深入實施邊界黨建“1+6+N”工作法開展邊界黨建提升工程,河唇鎮主動攜手化州市新安鎮,打破行政區域壁壘,開拓邊界治理新局面。今年,在河唇鎮白藤村邊界黨建工作站內,河唇、新安連續召開3次邊界黨建聯席會議,共商共議新一年邊界基礎設施共建工作,率先解決新安鎮中間山村幾十年來飲水難問題,以此為突破口,下一步繼續探索邊界村撂荒地連片復耕復種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