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金融名詞,指的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進行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場化是多方面的,就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讓金融機構來決定利率,并且按照金融市場的動向來判斷是否應當調節利率水平,再輔以自己的資金狀況,但也并非完全自主,最終還是要依靠中央銀行下發的基準利率作為基礎。這里的利率市場化,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機制——就是由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貨幣當局讓市場來決定利率,同時也運用自己的政策工具,用這種方式來調控貨幣走向,不至于讓市場失衡,間接地影響和決定市場利率水平。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雙面性的,利率市場化也是如此。它讓利率的選擇與調控更加靈活,也就意味容易生變,既讓市場活躍又讓市場面臨著未知的風險。那么我們來探討一下利率市場化的具體作用和影響。
首先,積極作用:
1. 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
金融機構的利率策略可以進行調整優化,那么對類企業就能進行針對性服務。比如讓融資成本降低,對企業的關注和支持上升,融資渠道與方式變得多元化,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這樣的幫助十分重要。讓金融業提升實體產業的發展,長期以往也能有助于經濟發展與轉型。
2. 增加金融機構獲利能力
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那么,利息存款增加,銀行的獲利能力就會提高,同時也嚴格貸款,綜合考評企業前景,能夠減少不良貸款。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會增強,服務與創新都會緊跟著發展。
3. 提高信貸質量
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后,會優先為優質客戶創造更多收益,而風險大信譽低的客服將會自覺退出信貸市場。
4. 更有效地吸引閑置資金。
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后,社會上的閑置資金就較容易被吸納。比如金融機構依照自己的業務特點來吸引顧客,提高利率吸納存款,將大筆資金集中調用,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也更好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5. 對信譽好的客戶有利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對貸款人的信用會更為認真審核。信用較差的貸款者會感到壓力,而信譽好的客戶則會受到青睞。也這樣會給大眾帶來切實的利益,還能夠促進信用體系的發展。
6. 利于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利率市場化以后,各方面的競爭增強,為了維護整個市場穩定,也許將推進存款保險制度。
7. 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
農村信用社能夠自主定價后,更有利于農村金融服務的主發展,也會將農村的閑置資金或是可觀想法利用起來,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金融服務業的資源配置和創新提高。
8. 加速銀行升級
利率市場化,資產定價將更加透明,商業銀行利息差有利于競爭,經營模式轉型壓力增加,加速傳統銀行業務向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轉變,促進銀行進一步升級。
利率市場化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相應的,利率市場化也存在著消極作用:
1、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增加
利率市場化以后,代表著貸款利率增高或降低并不是固定的,這對于各個中小金融機構來說,會是不小的挑戰。
2、利率波動的風險
利率市場化之后,經濟環境變化對利率的影響較以前相比將會增大。且范圍也會擴展,無論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各項更改都可能會對利率產生影響。
總值,利率市場化是大趨勢,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對此我們應當積極響應,也認真考慮,避開可能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