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發展深遠海養殖,建設海上“藍色糧倉”。3月28日,記者從湛江灣實驗室獲悉,目前該實驗室全力開展深遠海養殖技術與裝備產業化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效。
裝備為基,平臺設計與建造初見成效。一方面,湛江灣實驗室加快養殖裝備的研發。自主研發的12萬方水體南海大型游弋式養殖平臺技術方案獲得中國船級社原理認可;自主設計的全球首座8萬方漂浮式動力定位全海域養殖平臺“湛江灣1號”項目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即將通過立項審批,計劃明年下水運作。另一方面,推進養殖裝備的應用。牽手山東海洋集團,完成“深藍1號”“深藍2號”養殖平臺設計,與山東萬澤豐集團簽訂6座矩座穩式網箱設計合同,與珠海九洲集團簽署2艘養殖工船設計合同,聯合海威集團設計了3萬方大型養殖網箱,計劃今年下水。
養殖為本,適養魚種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該實驗室在海南省的“高體鰤與金槍魚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專家現場測試,在福建省的“高體鰤人工育苗技術”取得突破,豹紋鰓棘鱸抗病和體色基因育種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定了石斑魚、軍曹魚等藍糧目錄魚種養殖規范與標準,東海島深遠海養殖魚類育種中心計劃2023年投入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