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狀鑒別是怎么樣的呢?
藥材狀
呈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長4~18cm,直徑0.3~1.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紋和微隆起的環節,有白色圓點狀的須根痕和圓盤狀莖痕。質硬而脆或稍軟,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氣微,味甘,嚼之發黏。
飲片狀
呈不規則厚片或段。外表皮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有時可見環節。切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氣微,味甘,嚼之發黏。
玉竹的種植技術如何操作的?
1、選地整地: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層深厚,富含有機物質的砂質壤土,不論地坡地均可種植,新墾荒地也可,忌土質粘重,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地塊栽培,忌連作,忌當風之地,最少3-5年輪作一次,一般新種區比老種區產量高。
2、適時早種:有調查結果表明,從7月下旬以后到十二月底前都有栽培的,但產量相差很大,最佳栽培期是立秋到處暑這段時間。種得早當年就長了根系,便有新生的根系吸收養分,出苗早,生長期拉長,有利光和作用積累養分,發育好,產量高
3、施足底肥:玉竹是多年生高產作物,產量的高低與基肥用量有密切的關系,要想達到高產,必須施足基肥,一般為有機肥料,不僅肥效長,而且能改良土壤。施肥方法以集中施肥為主,下種前施人糞尿,兌水視土壤干濕確定兌水多少,開一行,播種溝淋一行,排一行,排種后,將充分腐熟的豬牛欄肥蓋在上面再蓋土,或采用充分發酵的菜枯每畝用量500斤。
4、合理密植:具體密度規格要因條件而異,根據品種、肥力、生長周期來定密度。據有關數據顯示玉竹的栽培密度以30×8.3厘米畝產最高,每畝20000蔸,或采用行距33.3厘米,株距10厘米。
5、播種深度:與播種季節的氣候有密切關系,天氣干旱則稍深,反之稍淺,一般以6-7厘米為好,過深地下新生根莖豎直向上生長,引起次年植株密集,成叢,過淺地下根莖易露出地面而影響品質,增加來年培土量。種苗入土深度10厘米以上產量減少13%,入土深度達到14厘米以上減產58%。
6、栽種方法:栽種時,應選擇晴天,具體排種方法有斜排、排兩種,一般以斜排較多,斜排法是將種莖的頂芽一端向上,尾部向下,與地面呈一定角度排入播種溝內,具體又分為“一邊倒”排種法,“倒八字形”排種法和“一左一右”排種法。排好種后再蓋肥覆土。
7、材料覆蓋:玉竹栽后覆蓋是奪取高產的重要環節,覆蓋材料可采用稻草、麥桿、玉米桿、落葉均可,為了保持濕潤,抑制雜草,一般覆蓋6-7厘米厚左右,如果覆蓋材料困難,也可就地挖新土覆蓋,抑制雜草。
8、適時采收:一般于栽種后的第3年收獲。南方于秋季采收,北方于春季采收,以便與栽種時間銜接。地上部分枯萎后,在春季植株萌芽前,選晴天及土壤比較干燥時收獲。采挖時,先割去地上莖桿,挖起根狀莖,抖去泥土,防止折斷。留作種的根狀莖另行堆放。